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静脉推注对肾病综合征疗效对照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341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静脉推注对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 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普通肝素,观察组则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蛋白以及血浆白蛋白均得 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水肿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静脉推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通肝素静脉推注治疗,很大程度上改善恢复患者的尿蛋白以及血浆白蛋白,同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近些年,临床上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该病主要是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水肿症状的综合,主要由肾脏系统自身的疾病、遗传等因素造成。患者主要表现出水肿、尿少、疲倦乏力、血压偏高的症状,甚至部分患者会存在无尿、浆膜腔积液的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该病的治疗主要遵循消除水肿、恢复蛋白尿的正常、提高血浆血蛋白以及降低高脂血症与不良反应的原则,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2]。笔者旨在探讨分析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静脉推注对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1例。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11~52岁,平均(30.1±9.8)岁。其中由于肾脏系统引发本病的39例,遗传因素的12例。观察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12~55岁,平均(31.2±10.2)岁。其中由于肾脏系统引发本病的37例,遗传因素的14例;患者主要表现出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水肿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普通肝素,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具体如下:首先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每天口服洛丁新10~20 mg,口服泼尼松1.5~2 mg/(kg·d),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每天口服双氢克尿噻1~2片,控制患者血压稳定于130/85 mm Hg(1 mm Hg=0.1333 kPa)之下;对照组同时应用肝钙素50 mg皮下注射,1次/d,持续30 d,观察组则应用低分子肝钙素5 000 U皮下注射,1次/d,持续30 d。

1.3 临床观察: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尿蛋白以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情况、患者水肿症状消失的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做好对比分析工作。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蛋白以及血浆白蛋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水肿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主要是综合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水肿症状的一种病症,患者较易发生血栓,其会加重患者肾小球的损伤,进一步破坏肾功能,对患者预后十分不利,同时也是造成患者残疾与死亡的原因[3]。另外肾病综合征往往会处于高凝状态,所以抗凝治疗亦十分重要[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尿蛋白以及血浆白蛋白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主要原因在于低分子肝素在肾小球的电荷屏障形成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肾小球电荷屏障恢复,从而发挥抗增殖以及抗炎的功效,促进受到损害的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最终起到降低尿蛋白[5]。同时低分子肝素能够较大程度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系膜细胞的增殖,提高肾小球内凝血因子Xa活性,进而避免出血的威胁。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患者出血不良反应的几率低,因此临床使用安全可靠性强[6]。

综上所述,应用低分子肝素静脉推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通肝素静脉推注治疗,很大程度上改善恢复患者的尿蛋白以及血浆白蛋白,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周美香,陈洁鹤,杨福光.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13例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127.

[2] 马丽平.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65.

[3] Mc Cathy ET,Sharma M,Savin VJ.Circulating permeability factors in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 and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J].Clin J Am Soc Nephrol,2010,5(11):2115.

[4] 李瑜琳.乐脉颗粒合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3):358.

[5] 丁静明.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29(2):145.

[6] Yamabe H,Osawa H,Inurea H,et a1.Tissue factor pathway production by human mesangial cells in culture[J].Thromb Haemost,1996,76(2):215.

[收稿日期:2013-07-16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