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苯妥英钠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例

发表时间:2012-05-31     浏览次数:181次

文章摘要:患者女,75岁,因渐进性活动后头昏、乏力、心慌伴纳差3月于2006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20年。2003年1月患脑梗死。

  作者:许瑞凌 作者单位:441021湖北省襄樊市,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关键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患者女,75岁,因渐进性活动后头昏、乏力、心慌伴纳差3月于2006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20年。2003年1月患脑梗死。2005年11月因出现发作性右上肢无力、抽搐、意识障碍被确诊为症状性癫,开始服用苯妥英钠片100 mg,3次/d治疗,癫症状控制。自2006年1月起服用苯妥英钠片100 mg,2次/d维持治疗。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2次/d降压,血压控制好。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mHg,贫血貌,口唇、甲床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活动可。门诊血液分析:白细胞(WBC)4.2×109/L,红细胞(RBC)2.06×1012/L,血红蛋白(HB)80 g/L,红细胞压积(HCT)28.6%,红细胞平均容积(MCV)139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C)281 g/L。入院诊断:①贫血;②原发性高血压3级;③症状性癫。入院后行骨穿检查,骨髓像显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尚正常。红细胞呈大细胞正色素性,红细胞少,中央淡染区不明显,染色较深,核染色质疏松,中、晚幼红细胞出现巨幼样变。提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于2006年10月27日给予叶酸片5 mg,3次/d口服治疗,减少苯妥英钠用量为50 mg,2次/d;其他治疗用药不变。患者1周后自觉症状略减轻,精神、食欲有所好转。11月3日复查血液分析:RBC 2.8×1012/L,HB 104 g/L,HCT 35.6%,MCV 133 fl好转出院,继续用药治疗。12月8日复诊,症状完全消失。RBC 3.78× 1012/L,HB 120 g/L,HCT 35.6%,MCV 96.7 fl。

  2 讨论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系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DNA合成延缓, 细胞分裂与成熟减缓而呈现大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以贫血和消化道症状为主。引起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的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不良、利用障碍。苯妥英钠为临床上抗癫维持治疗或预防发作常用药物,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药物半衰期可达15~95 h,甚至更长。应用一定剂量药物后肝代谢(羟化)能力达饱和,此时即使增加很小剂量,血药浓度也呈非线性急剧增加,有中毒危险,故要监测血药浓度。苯妥英钠不良反应较多[1],一般认为苯妥英钠影响叶酸吸收而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生时可加用叶酸治疗。随着社会老龄化,目前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症状性癫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老年人胃肠、胰、肝脏的消化功能减弱,胃肠吸收功能下降,服用苯妥英钠后更易引起叶酸缺乏而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本例老年患者应用苯妥英钠控制症状性癫效果好,但长期服用后未复诊,未能复查血象并检测血药浓度,以致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通过本病例,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对老年患者应用该药控制或预防癫时应注意定期检查血象,如有条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血药浓度达稳态并达到控制癫发作目的,减少药物剂量。必要时可同时服用叶酸以预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