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血清酶测定在贫血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发表时间:2012-03-07     浏览次数:137次

文章摘要:探讨血清酶AST、ALT、ALP、GGT、CK、CKMB、LDH、HBDH检测在贫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

  作者:杨志娟,唐任光  作者单位: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酶AST、ALT、ALP、GGT、CK、CKMB、LDH、HBDH检测在贫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0例缺铁性贫血(IDA)及28例溶血性贫血(HA)患者的血清酶类进行检测,并与1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A、MDS、IDA、HA患者中血清LDH、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MDS、HA患者中血清AS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在所有患者中血清ALT、ALP、GGT、CK、CKMB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LDH、HBDH可作为临床贫血疾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而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关键词】 血清酶,贫血疾病,临床诊断

  贫血是血液病常见的临床症状。而贫血的病因诊断[1]至关重要。多种血液病如巨幼细胞性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等均可引起贫血。而对贫血患者血清中与心肌和肝脏有关的酶含量变化与临床关系的探讨尚属少见。本文随机对上述临床常见的贫血患者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贫血患者血清酶活性改变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共152例,男性82例,女性70例。其中MA组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5岁~71岁,平均年龄为48岁;MDS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5岁~70岁,平均年龄51岁;AA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7岁~75岁,平均年龄41岁;IDA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5岁~75岁,平均年龄47岁;HA组28例,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3岁~75岁,平均年龄38岁。正常对照组140例,为血常规正常且排除肝胆疾病、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门诊健康体检者,男性69例,女性71例,年龄24岁~68岁,平均年龄41岁。

  1.2 测定方法 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朗道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输入参数进行检测,每天均做高低值室内质控,质控值均在质控范围内才进行标本测定。血样采取早上空腹抽静脉血3 ml,当天检测,贫血患者各组均为首次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血清酶类活性水平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P>0.05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MA、MDS、IDA、H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MA、AA、IDS患者中血清中AST、ALT、ALP、GGT、CK、CKMB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MDS、HA患者中血清AS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的ALT、ALP、GGT、CK、CKMB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见表1。从表1中可看出,血清LDH、HBDH可作为临床贫血疾病诊断和病情观察中重要的生化指标之一,而血清AST也在MDS及HA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表1 贫血中血清酶测定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LDH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组织内的糖酵解酶,其中含H亚基的LDH可催化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即HBDH是亚型LDH,由于HBDH较其他同工酶对α羟丁酸有更大的亲和力,因此常用其来测量血清中LDH同工酶活性[2],因此这两种酶为同一种脱氢酶,只是测定方法中参与不同的底物[2]。MA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所致骨髓中幼稚细胞DNA合成障碍的贫血,MA患者血清中LDH、HBDH增高的原因主要为骨髓原位溶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所致[4],这些酶在红细胞内的活性高于血清中约100倍之多,当MA患者红细胞破坏增加时,这些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导致血清水平增高。本文研究发现,MDS组中,LDH、HBDH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导致这种异常增高的机制目前尚无一致明确的结论,认为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疾病[5],生成血细胞形态学上明显呈病态造血,并有明显的骨髓无效造血及幼红细胞原位溶血、破坏增加或寿命缩短现象,故LDH及HBDH活性增高可能与此有关。本次研究表明,AA患者血清中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这可能与AA不存在原位性溶血或红细胞生成不足有关,因为AA是造血干细胞或微环境受损,红髓被脂肪髓代替而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症[5]。IDS患者中,此两种酶也有显著性改变,与文献的报道一致[6],认为LDH、HBDH活性增高水平与Hb的减少和骨髓红系的增生程度有关,以及存在着血细胞的破坏和病变成正相关。HA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红细胞寿命短于120 d,LDH、HBDH增高的机制同巨幼细胞性贫血相似,可能是由于溶血贫血时多因患者本身红细胞有缺陷,并有外在诱因而导致溶血,其发病程度轻重不一,轻型红细胞破坏少,酶的改变小,重型酶的改变随红细胞破坏加重而显著增高,已知红细胞含有较血高100倍的LDH及HBDH,故血标本溶血或HA时血清LDH和HBDH增高,其量的高低与HA的程度有关[6]。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可能伴有肝功能损害(AST升高),肝功能损害也可能是LDH、HBDH活性升高的原因之一[7]。

  综上所述,血清中LDH、HBDH可作为临床MA、MDS、AA、IDS、HA贫血疾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同时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之,血清LDH及HBDH活性检测有助于临床贫血疾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7231.

  [2] 任新明,刘祥红,陈耀平,等.贫血患者LDH及HBDH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345):262263.

  [3] 张旭辉,张日,时昊,等.血清LDH和HBDH活性检测在溶血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3):139140.

  [4] 鄂立平,刘亚平.巨幼红细胞性贫患者合并黄疸及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增高的临床观察[J].2002,9(3):4344.

  [5] 邓家栋,杨崇礼,杨崇楹,等.临床血液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62753.

  [6] 张金飞,卢兴国.贫血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