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腹腔镜在治疗复杂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216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复杂胆囊结石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进行复杂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58例),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应用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与一般胆囊结石相比,复杂胆囊结石的治疗难道相对增大,笔者认为复杂胆囊结石的相对标准是:①胆囊炎急性发作伴胆囊明显肿大或化脓者;②三角区广泛或较致密粘连者;③胆囊结石颈部嵌顿者;④胆囊萎缩或伴胆囊壁明显增厚者;⑤瓷化胆囊;⑥胆囊与周围器官明显粘连者。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显出一定优势。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复杂胆囊结石患者116例,现将其治疗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复杂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58例)和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58例)。对照组:男28例,女30例;年龄47~78岁,平均(56.6±3.22)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6.02±4.65)年。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9~81岁,平均(59.6±1.3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6.82±6.6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58例均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选择右肋缘下部位取切口,切口长度约为5cm,对患者腹壁实施逐层切开,并缓慢进腹,胆囊切除主要运用三种方法,即顺、逆切法与顺逆结合法[1].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前施全身麻醉,选择平卧位,选用三孔法或四孔法操作。成功穿刺后,选择有齿抓钳对胆囊底部给予固定处理,同时选择电凝钩或分离钳将胆囊管与血管分开后处理,使胆囊三角得以充分暴露,彻底切除胆囊,将腹腔切口给予必要的缝合处理[2].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发病率与复发率高,复杂胆囊结石对患者影响更大,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引发癌变。对于复杂胆囊结石的治疗以往认为腹腔镜胆囊手术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通常采取手术的方式,该法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腹腔胆囊切除术前全身麻醉显效更快[3].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设备的改进,腹腔镜已渐成为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采取腹腔镜技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患者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显着减少,下床活动时间也明显提前(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仅有5.2%,低于对照组的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复杂胆囊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显着,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率低等特点。采用此种手术方法可以达到安全可行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利祥,苏志勤,康 鑫,等。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2):285.

  [2] 王志刚。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四川医学,2011,3(1I):138.

  [3] 李振平,杜栓海,焦西强,等。小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46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5(15):105.

  [收稿日期:2013-12-23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