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雷贝拉唑治疗64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21     浏览次数:197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胃溃疡患者64例,依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20 mg,1次/d),治疗组予以雷贝拉唑(20 mg,1次/d)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 后腹痛缓解情况和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用药后上腹痛缓解时间为(3.6±0.4)d,治疗组上腹痛平均缓解时间为 (3.1±0.3)d,治疗组上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16例(50.00%),显效12例(37.50%),有效3例 (9.38%),无效1例(3.13%),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雷贝拉唑用于胃溃疡临床治疗可明显缓解上腹疼痛,安全有效。

胃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症状为上腹部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极易引发胃炎、出血或穿孔[1]。胃溃疡临床上以药物控制为主要治疗途径,对药物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治疗效果。质子泵抑制剂(PPIs)即H+/K+-ATP酶抑制剂,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久,已成为胃溃疡治疗的一线药物。雷贝拉唑由日本卫材于1998年12月研发上市,在体外其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强2~10倍,在人体内主要经非酶途径代谢为雷贝拉唑硫醚,是受CYP2C19相关的多态性影响最小的质子泵抑制剂,与奥美拉唑等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相比,药物间相互作用更少,服用更为安全,而且无明显个体差异。本次研究对比了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胃镜下明确诊断为胃溃疡且处于活动期患者共64例,并排除:上消化道手术史;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长期服用抗炎或类固醇药物的患者;严重的心、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等。依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9~44岁,平均(31.5±11.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9~46岁,平均(32.2±11.7)岁。两组患者均经胃镜检查显示为胃溃疡A1 或A2期,均有不同程度上腹痛、胀及烧灼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晨起餐前口服奥美拉唑,单次口服20 mg,1 次/d;治疗组晨起餐前口服雷贝拉唑,单次口服20 mg,1次/d,均2周为1个疗程。随访患者上腹痛缓解情况、伴随症状缓解情况、合并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所有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

1.3 评价标准:本组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原有临床症状消失,溃疡愈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溃疡基本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溃疡有愈合趋向。无效:症状无改善、加重或溃疡未见愈合[2]。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用药后上腹痛缓解时间为(3.6±0.4)d,治疗组上腹痛平均缓解时间为(3.1±0.3)d,治疗组上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16例(50.00%),显效12例(37.50%),有效3例(9.38%),无效1例(3.13%),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胃溃疡是消化性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黏膜肌层的组织损伤。多发生于胃角和胃窦小弯侧,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病因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异常,以及遗传、吸烟、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应激和心理因素、病毒感染等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基本措施之一。

质子泵抑制剂PPIs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H+/K+-ATP 酶而发挥作用,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久,已成为胃溃疡治疗的一线药物,但每种PPI的作用又各有其自身的特点。雷贝拉唑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与泮托拉唑后新开发的质子泵强抑制剂[3]。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雷贝拉唑相比奥美拉唑有更强的胃壁细胞H+、K+、ATP酶分泌抑制作用,对胃壁细胞上述物质分泌作用的抑制速度也更强。

胃溃疡发生后,机体局部黏膜会不同程度受到损伤,体内代谢不利于黏膜保护,临床用药治疗以消除黏膜损伤、强化黏膜保护为主。多年临床研究与实践均表明,质子泵抑制剂有良好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雷贝拉唑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特异性三磷腺苷酶抑制效果,进入机体后可快速对胃酸分泌形成抑制作用,且产生的抑制效果相当持久[4]。相比奥美拉唑等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没有过强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影响效果,用药后仅会轻微影响到系统代谢功能,对老年患者、体弱患者或肾功能障碍患者安全有效。本次研究使用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总有效率为 96.67%,上腹痛平均缓解时间为(3.1±0.3)d,上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证实雷贝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中安全有效。

4 参考文献

[1] 沈 凤.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早期联合抗生素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97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5):453.

[2] 陈兴勇.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1269.

[3] 尚惺杰,王昌雄,陈光兰,等.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性胃溃疡36例[J].医药导报,2010,29(8):1010.

[4] 廖 文,斯 锞.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