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4-24     浏览次数:367次

文章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8 0 例, 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4 0 例, 对照组患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儿则采用静脉滴注神经节苷酯2 0 mg 以及4 ml 丹参注射液, 1 次/ d , 治疗时间持续两周。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患者预后情况, 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疗效, 同时关注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神经行为变化, 以及新生儿患者出现原始反射异常、意识障碍、患儿惊厥患者等异常行为改善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 7 . 5% (P< 0 . 0 5 ) ,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 5%,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 0 . 0 5 )。治疗持续 2周后,80例新生儿患者神经行为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新生儿的常见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足月儿多见,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尽早治疗,因为其发病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对于患儿的神经功能产生的损伤就越大,越难治疗[1-3]。采用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酯对氧化因子损伤脑组织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同时也对患儿的神经细胞膜起到一定稳定作用;而丹参注射液则能够保护脑部组织,同时改善脑组织的供血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 45例,女35例,年龄1~8 d,平均(4.4±2.1)d。中度患者53例,重度患者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本次研究对象经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联合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且80例患儿不存在先天畸形儿、也均未患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镇静、降颅压、低流量吸氧、营养神经以及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以静脉推注神经节苷脂以及丹参注射液。其中神经节苷酯20 mg/次,加入葡萄糖50 ml静脉滴注,1次/d;丹参注射液4 ml/次,加入葡萄糖50~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

1.4 疗效评定:从患儿的原始反射、呼吸、意识以及肌张力等多方面症状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显效:治疗1~2周,患儿原始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有清醒的意识同时肌张力正常;有效:治疗1~2周,患儿的原始反射等症状仅有部分改善;无效:治疗1~2周,患儿的原始反射等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部分症状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持续1~2周后,80例新生儿患者的神经行为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行为评分的升高幅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评分升高幅度(P<0.05);观察组意识障碍等异常行为的改善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的改善时间要短(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非常有效,不仅能够抑制患儿病情的发展,减轻患儿脑组织的损伤程度,还对患儿的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提高疗效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应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海艳,张丽云,孟宪萍.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1):57.

[2] 李红星,苑国富,金耀东,等.神经干细胞移植联用神经节苷脂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学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40(1):2.

[3] 曾慧勤,罗家德.丹参酮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5(1):1.

[收稿日期:2013-12-28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