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改良气管切开术在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4-06-11     浏览次数:271次

文章摘要:

1932年美国外科医生}rt}n进行了首例气管切开术后,传统气管切开术已应用80年,救治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其操作技术要求高,并发症较多,不便广泛开展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所需器材要靠进口,费用高,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刘畅等川以钳扩气管切开术用于重症患者取得很好的成本效益比本院于20065月开始对传统气管切开术实施改良,明显简化了手术过程,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开发症减少,疗效满意,避免了应用进口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器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65月至201211月本科共实施改良气管切开术56例,男性38例,女性18;年龄21 --83岁,> 802;体质量37 } 82 kg.肥胖患者(男性>80 kg,女性>65 kg)13;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畸形自发性颅内出血、大面积脑梗死53例心肺复苏后3;操作前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插管时间最长达7d。患者因无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或需要长时间呼吸机支持及领面部创伤修复’z〕等原因而实施气管切开。排除有严重凝血障碍者,以及甲状腺肿大、包块者

1.2操作方法:材料有气管切开包,一次性中心静脉套件,气管切开导管(7.0 , 7.5 , 8.0)手术步骤:术前评估手术难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高者静脉泵人乌拉地尔控制血压在140160/8099 mm Hg} 1 mm Hg=0.133 kPa)范围内,以减少操作中创面渗血。用2%利多卡因局麻,选择在2334气管软骨环之间相对应的部位3i,横行或纵行切开皮肤及颈浅筋膜约0.82.0 cm,用血管钳钝性分离颈浅筋膜或切除部分,分离颈前肌或切除小部分,肌层深面避开甲状腺狭部,即见气管前筋膜,分离气管前筋膜,术野见清晰气管环,此是操作之关键点。用纹式血管钳分离气管环之间隙人气管腔,部分退出气管插管,使其远端在气管裂口上方,用中号血管钳打一大气管裂日置人气管切开导管,气囊充气常规固定,手术成功.拔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内吸痰,继续呼吸机支持为防止浅昏迷患者躁动而影响手术操作及减小创伤的打击.可于操作中静脉泵人芬太尼和咪达A仑予以镇静。

1.3结果:56例患者气管切开术操作时间为1018 min,平均(12.22.4 ) min;手术切口小,无一例缝合。所有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未出现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血压控制良好,过程顺利56例患者中40例置人7.5号导管,16例为8.0号导管,均无导管气囊破裂一56例中有5例出血稍多(2030 m功,其余出血较少,其中2例术后伤口有渗血。56例均成功实施改良气管切开术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一患者伤U均无明显溢痰及感染;18例术后康复出院,伤口愈合良好;23例带管自动出院;巧例住院期间病情严重,医治无效死亡。

2讨论

    改良气管切开术的优势:①改良气管切开术颈前窦道与气切导管接合紧密,切口小,无需缝合,伤口无明显溢痰、愈合美观②操作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一个人完成。③手术

出血少而可控④由于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故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相对小⑤术野清晰,操作可控;同时皮下及颈前肌群无须过多分离,使得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⑥无需特殊材料,仅需备用普通切开包,因而费用低。

参考文献

[1] 朱蕾,钮善福 机械通气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

[2] 刘畅,李建国,周青 重症监护病房内床边钳扩气管切开术的成本效益比及安全性研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2010年 22

[3] 王祥瑞,于布为 重症监测与治疗技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