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红霉素联合人静脉推注免疫球蛋白治疗35例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133次

文章摘要:  目的:观察红霉素(EM)联合人静脉推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征得家属同意,加用IVIG和EM,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喘鸣音等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憋、湿啰音、喘鸣音等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以喘憋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亦有学者称其为喘憋性肺炎[1]。在采用常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EM)和人静脉推注免疫球蛋白(IVIG),发现联合治疗能减少该病的并发症,缩短治疗疗程,减少住院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儿科住院部2012年1月~2013年5 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均为24 个月以下,其中31 d~6个月40例,~12个月18例,~24个月12 例。所有患儿均在发病3 d之内送往医院,入院时均伴有阵发性喘鸣、喘憋、咳嗽,部分患儿有中度发热,心率、呼吸增快,口唇发绀,肺部存在大量粗湿啰音、喘鸣音。根据患儿家属自愿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经临床诊断,70例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特点。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肺结核感染、支气管发育不良、异物吸入、有过敏史、家族有哮喘史、免疫系统疾病、既往无喘息和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所有研究对象患者均在获得家长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关治疗。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35例患儿采取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吸氧、行痰培养、肺炎支原体检测,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胺平喘解痉、改善内环境、纠正酸中毒、抗病毒治疗,合理补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48 h内在得到家属同意后加用IVIG(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00 mg/ (kg·d),共3 d;EM(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30 mg/ (kg·d)静脉滴注,1次/d,共5 d。 1.4 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详细观察、记录患儿各方面情况,如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困难、发热、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消失的时间;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时间。 1.5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用药3 d内喘憋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平稳,心率减慢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有效:用药5 d后上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效:用药5 d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并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显效+有效=总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治疗组症状体征平均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两组病例均未发生明显的过敏性休克、皮疹、肝肾功能损伤、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仅有4例最初用红霉素时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在加用蒙脱石混悬液保护胃肠黏膜后2 d内不良反应消失。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支多发生在2岁以内婴儿,尤其在6个月内的小婴儿。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但婴幼儿免疫力差,发生该病是气道分泌物多,病程长,往往合并有细菌感染。在一项对2 097例毛细支气管炎痰培养结果分析中,痰培养的阳性率为22.7%。目前中成药抗病毒疗效尚不明显,并且痰培养阳性率低。故需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EM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及支原体有效,增强内酰胺类抗菌素疗效,并可抑制白三烯的产生,调整气道过度的反应性,发挥抗炎平喘作用。IVIG具有免疫替代、免疫调节作用。综合本文分析和研究发现,EM与IVIG联合应用可协同发挥两者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吴红英.红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佐治毛细支气管炎[J].临床医学,2008,29(1):3.

[收稿日期:2013-07-15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