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156次

文章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受阻,使得痰液或黏稠物不易排出,容易加重病情,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1]。笔者主要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评价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62~85岁,平均(73.4±3.6)岁。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61~87岁,平均(74.6±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 1.2.1 环境护理: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每天早晚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的温度应在24℃左右,室内的湿度在15% 左右,每天对病房进行消毒,保证室内环境洁净。 1.2.2 呼吸道护理:对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受阻的情况,临床上应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主要是将痰液清除,保证呼吸道清洁通畅,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每天协助患者翻身,拍患者的背部,帮助患者排出痰液。 1.2.3 超声雾化护理:超声雾化吸入是临床上对肺部感染患者常常采取的措施之一,其方法是将A-糜蛋白酶加入到100 ml的生理盐水中,每次取20 ml超声进行雾化吸入,其能够增加患者呼吸道纤毛的运动能力,湿润呼吸道,将痰液稀释,促进痰液的排出,在对患者进行超声雾化时,应该叮嘱患者进行深呼吸,促进药物最大程度的进入肺部,提高局部治疗效果[2]。 1.2.4 口腔护理: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易将细菌及病毒等吸入到呼吸道,导致病情恶化,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在患者饮食前后,应该积极漱口,保证口腔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1.2.5 排痰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患者的气道黏膜发生萎缩,纤毛运动能力较差,肌肉张力降低,咳嗽反应减弱,支气管引流不顺,痰液容易滞留,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排痰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超声雾化将痰液湿润后,每2小时对患者进行翻身,能够有效地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的发生,保证支气管通畅。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应用SPSS 13.0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44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均康复,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44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有40例患者康复,有4例患者出现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 (43/4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5%(35/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平均为(98.2±3.1)分,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平均为(84.3±3.4)分,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主旨,对于维护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于8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其结果显示,观察组44例患者均康复,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44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康复,有4例患者出现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43/4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5%(35/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平均为(98.2±3.1)分,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平均为(84.3±3.4)分,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较好,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4 参考文献

[1] 刘艳华,岳利群.舒适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4):533.

[2] 吴乾生,张翠珠.老年人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07,28(9):24.

[收稿日期:2013-11-22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