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病毒性脑炎71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6     浏览次数:258次

文章摘要:对病毒性脑炎其发病特点与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塔城市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对照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

  【摘要】目的:对病毒性脑炎其发病特点与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塔城市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对照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应用更昔洛韦10 mg/k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5 mg/kg,静脉滴注,1次/d。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经常规检查提示两药均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结论:一方面,应用脑电图能够对本病进行早期诊断, 另一方面,在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合理应用激素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死率与减少其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关键词】 病毒;脑炎;诊断;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71 patients with viral encephaliti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3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6 cases).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intravenous dripping of ganciclovir 10 mg/kg, one time per day; 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ibavirin 15 mg/kg, one time per day.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2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77.1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No adverse effect or injury of liver and kidney occurred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s: EEG is useful in early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Anti-virus treatment and hormone therapy should be used at the same time to reduc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sequelae.

  [KEY WORDS] Virus; Encephalitis; Diagnosis; Treatment

  临床上,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由各种病毒所引起的作用于患者中枢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尤其在免疫能力下降的人群中,以单纯的疱疹病毒与EB病毒,麻疹病毒与流行性的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1];临床上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数人具有发热、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等主要症候。本文回顾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与诊断治疗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所有患者病体特征为:前驱症状64例(90.14%),而无前驱症状7例(9.86%)。前驱症状中:发热48例,上呼吸道症状43例,全身皮肤红疹、关节肿胀3例,消化道症状9例;起病后发生抽搐36例,癫痫发作16例,发生精神异常19例,出现意识障碍41例,出现肢体无力30例,不自主运动5例,流涎2例,自汗9例,眼底不同程度水肿5例,中枢性面瘫15例,出现肌张力减低10例,发生腱反射亢进25例,查体病理征阳性33例。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周围血象WBC<10.0×109/L 44例,WBC>10.0×109/L 27例,其中WBC最低4.4×109/L、最高28.3×109/L;脑脊液检查60例,其中异常55例,WBC(15~50)×106/L 20例,WBC(51~200)×106/L 27例,WBC>200×106/L 7例,主要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的患者有48例,其蛋白均轻度增高,其糖与氯化物都在正常范围内。影像学检查结果:对69例进行了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检查,异常67例,主要表现为背景活动改变,各种δ波和θ波表现不同,基本上与临床症状相呼应;应用头颅CT进行检查的患者有53例,4例异常,均提示低密度影。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8个月~71岁,其中1~20岁患者31例(86.1%),其发病时间全年均有,多以9月~10月为主,患者住院时间9~54 d;对照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7个月~70岁,其中1~20岁患者29例(82.8%),其发病时间全年均有,多以9月~10月为主,患者住院时间6~52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惊厥、脱水剂、激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更昔洛韦10 mg/k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15 mg/kg,静脉滴注,1次/d。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症状体征均消失,其脑脊液与脑电图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好转:症状体征好转、脑脊液恢复正常、脑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遗留轻度神经后遗症;无效:病情恶化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χ2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见表1。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经常规检查提示两药均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3 讨论

  本组病例分析表明新疆地区的病毒性脑炎发病与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1)患者发病年龄小,而且在学龄前儿童与青少年人群中好发:占85%;(2)发病月份以9~10月最多,3~4月次之,与新疆地区寒冷,入冬早、开春晚有关;(3)临床表现尤其是儿童中以抽搐较突出(75%)、意识障碍次之(57%),精神症状(19%),多数预后良好,说明病毒的种类、宿主的免疫状态和环境因素起决定的作用。本组起病前90%的患者有前驱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较为弥散,当出现精神症状时容易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在临床上需要与躁狂症患者与反应性精神病患者以及癔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相鉴别。患者脑电图的异常虽然不是本病其特异性的诊断标准,可是脑电图属无创性检查,价格低廉,对评价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对本病的临床诊断有积极的意义[2],但应用头颅CT对患者进行检查则缺乏有较强的临床特异性。

  已经感染的病毒在患者脑细胞内快速复制与播散为本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所以在积极的进行综合治疗时,进行抗病毒的治疗也尤为重要。其中病毒唑为一种核苷类化合物,对RNA与DNA病毒均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并且毒副作用也较小;而干扰素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它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然后能够诱导细胞的抗病毒蛋白产生,同时选择性的阻断mRNA其传递与蛋白合成,这对RNA病毒的感染效果也较好;它还能够促进毒性T细胞与NK细胞以及巨噬细胞进行增殖与分化,同时增强对病毒靶细胞杀伤的作用[3]。同时在病毒感染后体内干扰素活性降低,通过补充外源性干扰素调节免疫可达到治疗效果。

  对病毒感染患者应用激素仍然存在诸多争论。有实验证明,应用激素能够抑制干扰素与抗体生成,所以认为应用激素能够致使病毒的感染与扩散,进而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因素。与此同时,应用激素所产生的抑制免疫的作用也不利于患者的自身防御功能,还能够引起细菌的交叉感染,同时给治疗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另有实验证明,应用激素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脑水肿,而且还能降低患者颅内的高压,而作用机制则在于应用激素能够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同时降低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保护其血脑屏障,达到消除脑水肿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如果对重症患者合理应用激素进行治疗,能够降低其病死率与减少其神经系统的后遗症[4]。

  本文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经常规检查提示两药均无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综上所述,一方面,应用脑电图能够对本病进行早期诊断; 另一方面,在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合理应用激素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死率与减少其神经系统的后遗症[7]。

  【参考文献】

  1 Chaudhuri A,Kennedy P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cehalitis[J]. Postgrad Med J,2002,78(924):575-583.

  2 孙晓静.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05,43(22):47.

  3 黄向阳.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6):370.

  4 Torok M. Neurological infections.clinical advances and emerging threats[J].Lancet Neurol,2007,6(1):16-18.

  5 陈骧,陈仲川,王剑. 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38例疗效观察[J]. 河南医药信息,2002,20(5):15-16.

  6 Torok M. Neurological infections: clinical advances and emerging threats[J]. Lancet Neurol,2007,6(1):16-18.

  7 陆小平.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