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关于偏头痛经颅多普勒的临床观察研究

发表时间:2012-09-13     浏览次数:195次

文章摘要:血流速度的改变、频谱异常及血管杂音可作为诊断典型偏头痛的依据,并提示其发作期有血管痉挛的情况。

  作者:郝芳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目的通过对偏头痛患者血流变化、颅普形态及有无杂音的诊断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率和探讨其产生的机制。方法:对9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并进行血流对比研究。结果:典型偏头痛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另有血流速度不稳定、血管杂音及颅普形态改变等表现。结论:血流速度的改变、频谱异常及血管杂音可作为诊断典型偏头痛的依据,并提示其发作期有血管痉挛的情况。

  [关键词] 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是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随着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为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在临床检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偏头痛患者TCD检测结果是正常的。这也说明了偏头痛不能单一的归因于血管因素。笔者自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应用彩色经颅TCD对来我院就诊的9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颅内血流变化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90例均为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5例,女55例。年龄11岁~70岁,其中<40岁23例,40岁~50岁40例,>50岁27例。本组患者有反复头痛发作史3个月~3 a,平均2.28 a。经多种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德国EME公司的companionⅢ型TCD诊断仪。通过颞窗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运脉(PCA)。通过枕窗探测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观察其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动脉搏动指数及动脉音频信号等。

  2 结果

  90例患者中TCD异常的有78例,其中男性24例(30.8%),女性54例(69.2%)。根据所有检测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又可分为:血流速度增高67例,占74.5%,血流速度减低11例,占12.2%,血流速度正常12例,占13.3%,三种表现。

  2.1 血流速度增高 所检测颅内段各动脉血流速度普遍增高,表现为一支或多支颅内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加快,多发生于疼痛侧,以MCA的发生最为明显,其峰值流速最高可达200 cm/s左右,平均血流速度亦明显加快,其次为ACA, 而BA、VA、PCA的改变不明显。随着偏头痛患者血流速度的升高,其频谱形态可出现动态变化,表现为:频谱峰形呈尖锐型波峰,舒张期波峰明显升高,包络线毛糙。严重的可出现湍流或涡流信号,血流声频粗糙,基底部增宽,频音充填,可闻及响亮刺耳的收缩期血管杂音。

  2.2 血流速度减慢 11例出现脑血流速度减慢,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收缩期低流速的多普勒频谱,可见振幅减低、峰钝、峰时后延、声频亦低钝,可闻及血管杂音。

  2.3 血流速度正常 约占13.3% ,双侧大脑前、大脑中、大脑后血流速度属正常范围,但不稳定。探测同一血管同一深度血流速度,可出现时快时慢,但其平均血流速度的波动范围<6 cm/s。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发病机制众说纷纭,有传统的血管学说、神经学说、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学说及近期提出的血管神经联合学说等。在典型的偏头痛中,先有颅内动脉收缩,造成先兆,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缺血;继有颅外动脉的扩张,引发剧烈头痛,常伴有厌食、恶心和呕吐。先兆的性质和头痛的部位决定于血管障碍的区域。动脉收缩可伴发血栓形成,长期发作也可导致局部的脑萎缩。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加快者,为颅内动脉血管痉挛,而血流速度缓慢者,可以考虑颅内血管扩张。目前对于偏头痛发病机制方面认为有以下几点,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为一根或多根脑内血管的痉挛,继而颅外动脉反应性扩张,最后因动脉壁水肿,血管狭窄产生持续性头痛,而由Lashley在1974年提出的神经学说认为脑功能紊乱始于枕叶,以2 mm/s~6 mm/s的速度向前推进并蔓及整个头部。第三种是Moskowitz在1987年提出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学说,认为不明原因的刺激物刺激三叉神经,使三叉神经末端释放化学物质,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和血管舒张激发头痛。近些年提出的血管神经联合学说认为各种不同刺激物可影响皮质、丘脑、下丘脑,然后刺激脑干,脑干的兴奋导致皮层功能改变,先出现先兆症状,以后引起血管扩张,刺激三叉神经,使神经末端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促使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促使5羟色胺浓度下降,抗疼痛能力减弱,导致头痛加重[1]。此外女性的发病率远大于男性,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引起偏头痛的重要因素[2]。另外应激、含酒精饮料等都可能成为触发因素,它会引起神经递质的改变,引起阿片样物质调节,松果体分泌,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内啡肽的分泌增加。血流速度的改变是诊断偏头痛的主要依据,TCD作为一个简便、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反映脑血管的舒缩状态,同时杂音的产生、血流频谱的改变,更能进一步明确偏头痛诊断,有利于血管性头痛与其他头痛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的观察指标,且能动态观察药物对血管舒缩功能调节的程度。因此TCD在头痛的诊断中是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

  参考文献:

  [1]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3.

  [2] 周永昌,钱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