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自然通风改善冬季北方地区医院病房空气质量

发表时间:2012-07-25     浏览次数:177次

文章摘要:分析自然通风能有效的改善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医院病房空气质量。自然通风能明显改善冬季北方地区医院病房空气质量,同时也能减少病人院内感染的机会。

  作者:柴雪艳,范丹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 焦作

  【摘要】 目的 分析自然通风能有效的改善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医院病房空气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样大面积、每间病房同样多的病人的多间病房进行通风前后检测。结果 通风后比通风前空气中的细菌数、相对湿度都有改善。结论 自然通风能明显改善冬季北方地区医院病房空气质量,同时也能减少病人院内感染的机会。

  【关键词】 医院病房;自然通风;改善;空气质量

  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为了保暖人们习惯紧闭门窗。长期关闭门窗,影响空气质量,既增加病人院内感染的机会,也影响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我们于200612,选取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时间,对我科7间病房在自然通风前,通风30min以及通风2h后的相对湿度、CO2、细菌总数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监测内容与方法

  1.1 监测方法 温度、相对湿度测定使用于湿球温度计;二氧化碳测定采用氢氧化钡法;细菌总数采用平皿自然沉降法。

  1.2 采样点、采样次数及时间 随机选取7间面积同为4.5m×4.5m×2m的病房,每间病房有3名病人,设内侧、外侧两个采样点,每天每个采样点采样3次,时间7∶00、8∶00、9∶00。在8∶00~9∶00间开小窗通风,小窗面积为0.3m×0.5m,2扇。检测6d,室外温度为-5℃。

  2 结果

  2.1 通风前、中、后病房温度变化检测结果 通风前、通风后温度符合卫生学冬季采样确保在18℃~ 20℃的标准。

  2.2 通风前后病房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细菌总数变化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通风前后病房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细菌总数变化检测结果(略)

  表1可见,通风前相对湿度超过卫生学冬季采暖时保持在35%~ 70%的标准;二氧化碳超过卫生学病房允许量0.07L%标准;细菌总数超过卫生学冬季病房空气污染>7000cFu/m3标准。通风30min、通风2h后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细菌总数与通风前比较,相对湿度分别下降8.5%、18.6%;二氧化碳分别下降16.3%、28.8%,细菌总数分别下降50%、80%。通风2h后的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符合卫生学冬季病房空气清洁<4500cFu/m3的标准。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冬季密闭状态下的病房空气中相对湿度、二氧化碳、细菌总数均超过卫生学冬季病房允许量,空气质量较差。造成空气质量差的直接原因:缺乏通风,不能增加氧气量、减少二氧化碳量、降低细菌的密度、排出多余的水气。北方地区的冬季气候寒冷,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室内温度极易散失,因此人们将保暖看得尤为重要,“三分供暖,七分保暖”。为了保暖人们普遍忽视了空气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空气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媒介因素。文献报道,我国院内感染的病例中,以肺部感染居首位,占医院内感染总例数的23.3%~ 42.0%[1]。

  自然通风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细菌密度、排出多余水气、补充氧气的有效而简单的方法[2]。冬季病房不能开窗通风,只能通过门或门以上气窗与走廊进行空气交换,这样会将病房内的细菌排放到走廊,通过走廊内空气流动,播放在整个病区甚至整个住院部楼内,增加不同病房、科室之间的交叉感染机会,而且换得的氧气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也很有限,不能达到有效通风的目的。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小窗面积小通风量小,开窗2h/次,只在通风过程中室内湿度下降2℃,对病人影响很小,而通风换气结果完全改善了病房的空气质量,达到了卫生学冬季取暖的各项要求。因此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宣教有关院内感染知识,在室外气候允许的情况下,冬季病房每天定时开小窗通风30min,更换室内空气。此方法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也有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刘文茹,关鹏.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病室内空气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6,29(12):716.

  [2] 吴萍,王美珍,陈立芬.自然通风降低母婴室空气细菌数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