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纳洛酮与丹参冻干粉针联合治疗脑梗塞昏迷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08     浏览次数:159次

文章摘要:对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通过纳洛酮与丹参冻干粉针联合使用较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纳洛酮方法效果显著,其催醒快,使用方便,效果可靠,无毒副作用。

  作者:蔡茂生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

  【摘要】目的 观察纳洛酮与丹参冻干粉针联合治疗脑梗塞昏迷的效果。方法 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与丹参冻干粉针;对照组Ⅰ采用单纯常规治疗;对照组Ⅱ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清醒时间比对照组Ⅰ、Ⅱ明显缩短(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P<0.01或P<0.05)。结论 纳洛酮与丹参冻干粉针联合治疗脑梗塞昏迷效果确切,用药方便,安全性好。

  【关键词】 脑梗塞;昏迷;纳洛酮;丹参

  脑梗塞是急诊科、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该病多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我科近年来使用纳洛酮和丹参冻干粉针抢救脑梗塞昏迷患者12例,以观察其促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近年在神经内科、急诊科接诊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36例,全部符合文献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排除颅内出血及占位性疾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发病时间>10天,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0~78岁。伴高血压病者22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5例。患者意识丧失,处于昏迷状态,根据其是否有条件反射,分为浅中深三种程度昏迷,其中浅昏迷21例,中度昏迷9例,深度昏迷6例。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三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Ⅰ进行常规治疗,如脱水、控制血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保护脑细胞等。对照组Ⅱ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确诊后立即首次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之后予纳洛酮4~8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确诊后立即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之后予纳洛酮4~8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丹参冻干粉针(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0.4~0.8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直至清醒。

  1.3 观察指标 患者恢复清醒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根据病情发展进程判断疗效。显效:8h内意识恢复清醒;有效:8~24h意识恢复清醒。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脑梗塞昏迷患者治疗后恢复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恢复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Ⅰ、Ⅱ(P均<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恢复清醒时间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Ⅰ比较,a:t=2.66,P<0.05;与对照组Ⅱ比较,b:t=2.18,P<0.05

  2.2 三组脑梗塞昏迷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P<0.01或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Ⅰ比较,a:χ2=6.75,P<0.01;与对照组Ⅱ比较,b:χ2=5.04,P<0.05

  2.3 不良反应 使用纳洛酮与丹参冻干粉针治疗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肝肾损害等。

  3 讨论

  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脑垂体前叶可释放大量的β-内啡肽(β-EP)。β-EP是一种强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可抑制中枢和周围神经递质的释放及神经元电生理活性,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β-EP有直接的细胞毒性,对神经感觉传入及运动传出通道有抑制作用,导致脑缺血,脑水肿进行性加重,甚至昏迷[2]。徐淑云等[3]的研究认为,纳洛酮具有很强的催醒作用,它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与阿片类物质竞争受体,逆转阿片类物质所造成的意识障碍。庄伟端等[4]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3~10天后,血浆β-EP明显降低,患者逐渐由昏迷转为苏醒,用药越早,效果越好。刘雨前[5]治疗脑梗塞患者46例,有效率为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纳洛酮对脑梗塞有明显的疗效,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目前认为脑梗塞过程中,内源性吗啡类物质的释放和积聚,可进一步降低脑梗塞周围缺血阴影区的脑血流,抑制该区的神经元冲动,加速缺血脑组织向坏死发展。纳洛酮是通过受体非特异的竞争性拮抗剂,对所有内源性阿片肽受体起拮抗作用,对脑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纳洛酮具有高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能竞争性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作用,降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过氧化物等自由基的产生,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逆转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等对神经系统损害作用,并可能增加内源性脑保护因子的活性而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6]。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7],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防止血小板聚集以及去纤、溶栓、降血脂的作用。丹参冻干粉针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采用现代药剂学技术研制而成的高效新型纯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丹参酮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8]。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表明[9],丹参可使外周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使微循环血流加速,聚集的血细胞解聚,流态趋向正常。丹参对脑组织循环还有改善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病。

  本组结果表明,对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通过纳洛酮与丹参冻干粉针联合使用较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纳洛酮方法效果显著,其催醒快,使用方便,效果可靠,无毒副作用。在急诊抢救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的治疗中,早期、足量、持续联合使用纳洛酮及丹参冻干粉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沈华明.β-内啡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1998,15(5):239-241.

  [3] 徐淑云.临床药理学(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1.

  [4] 庄伟端,许端敏.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血浆β-内啡肽动态变化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7):455-456.

  [5] 刘雨前.盐酸纳洛酮治疗重症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实用神经病杂志,2005,8(2):67.

  [6] 宋扬,沈洪.纳洛酮脑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J].脑血管疾病杂志,2002,2(2):95-97.

  [7] 张明柱,李春亮,郑海军,等.克林澳联用丹参酮对脑梗死血流变、血脂的影响及疗效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965-966.

  [8] 王永茂,刘东.丹参酮的临床应用进展[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6):521.

  [9] 董春桃.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