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08     浏览次数:176次

文章摘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为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中脑、丘脑等缺血症状,也可有枕叶、颞叶症[1]。

  作者:段英杰,莫莉  作者单位: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为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中脑、丘脑等缺血症状,也可有枕叶、颞叶症[1]。Caplan等[2]1980首先报道,临床上易误诊,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现将我院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TOBS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 例患者均符合TOBS影像学诊断标准:CT及MRI见双侧丘脑、丘脑下部、中脑、脑桥、小脑、颞叶内侧及枕叶2个或2个以上部位同时出现梗死灶[3]。其中男性19 例(63.3%),女性11例 (36.7%)。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9.5 岁。既往史:高血压19 例(63.3%),糖尿病12 例(40.0%),高血脂14 例(46.7%),其中吸烟饮酒史11 例(36.7%),心房纤颤10 例(33.3%)。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中表现头晕、恶心、呕吐17 例(56.7%);意识障碍 19 例(63.3%),其中10例嗜睡,昏迷5 例,一过性意识障碍4 例;眼球运动障碍13 例(43.3%),其中上睑下垂8 例(双侧3 例,单侧5 例),歪扭斜视4 例,垂直注视麻痹11 例;瞳孔异常11 例(36.7%),其中瞳孔缩小5 例,瞳孔散大固定6 例;眼震4 例(13.3%);肢体瘫18 例(60.0%),其中偏瘫14 例,四肢瘫4 例;偏身感觉障碍5 例(16.7%);视力障碍6 例(20.0%),偏盲4 例,皮质盲2 例;记忆障碍4 例(13.3%);脑干幻觉5 例(16.7%);构音障碍4 例(13.3%);共济失调3 例(10.0%)。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中30例患者皆于入院后行急诊头颅CT检查,发现丘脑病灶3 例,脑干病灶2 例,小脑病灶3 例,早期CT诊断阳性率为23.3%,未发现明显异常23 例(76.7%)。23个病例复查头颅CT仍未发现明显异常2 例(6.7%),包括2 例病人在内的共有16 个病例检查MRI全部可见2处及2 处以上病灶。

  1.4 治疗 入院后给予,抗凝,神经保护治疗、营养支持,以及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1.5 预后 本组30 例中,治愈3 例(10%),遗留轻中度后遗症14 例(46.7%),遗留严重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8 例(26.7%),死亡5 例(16.7%)。

  2 讨 论

  2.1 概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指基底动脉顶端2 cm范围以内的5条血管的分叉处,即2 条大脑后动脉,2 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分叉部位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时,即可引起2 个或2 个以上的相应区域发生多发性缺血性改变,并由此出现一组临床症候群[4]。

  2.2 病因及危险因素 TOBS男性多见,高发年龄在55~65 岁。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 例占71%,平均年龄为58.4 岁。有研究表明,TOBS的易患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饮酒吸烟病史、心房纤颤等。本组病例有63%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可见高血压病为TOBS主要的易患因素,另外本组病例的合并高血脂,高血糖也较多。

  2.3 临床表现 由于TOBS累及的血管所支配的区域包括中脑、丘脑、枕叶、颞叶内侧以及小脑上部等处,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研究显示临床上以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意识障碍、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严重的记忆障碍少数脑干幻觉为主要表现[2]72-79,多伴肢体瘫痪。本组病例中最常见表现为意识障碍(63.3%)、肢体瘫(60%)、头晕(56.7%),其次为眼球运动障碍(43.3%)和瞳孔异常(36.7%),少数有构音障碍、视力障碍、偏身感觉障碍、脑干幻觉、共济失调、记忆障碍、眼震等。意识障碍发生机制主要为中脑或丘脑内网状激活系统功能受累[1]556-558。基底动脉深穿支和大脑后动脉分支缺血或闭塞,致大脑脚、丘脑梗死时可产生偏瘫。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为TOBS的另一主要症状,其机制为动眼神经核或根受损时起眼球运动障碍或动眼神经麻痹[5]。大脑后动脉主干闭塞可致枕叶和颞叶内侧面梗死,表现为象限盲或偏盲,大脑后动脉双侧梗死可出现皮层盲本组共有6 例;肢体运动及感觉异常,是由于病变累及中脑网状结构或丘脑(板内核)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中脑导管腹侧的中脑背盖内侧;脑干首端网状结构受损,大脑脚后部及脑桥被盖部内侧纵束附近受累出现脑干幻觉;而小脑血供受阻,出现共济失调和平衡紊乱。

  2.4 影像学表现

  CT在发病早期诊断阳性率只有23.3%,1~2 d后诊断阳性率90.1%,而1~2 d后的MRI诊断阳性率可达100%。对临床上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者,突发意识障碍,如CT检查阴性复查时最好行MRI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2.5 治疗及预后

  有文献报道TOBS的死亡率为25%[6],本组死亡率16.7%,致残率73.4%,死亡率较文献报道低,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MRI的临床应用使该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早期应用系统脱水、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对阻止病情进展有帮助;(3)采取综合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死因主要为脑疝,呼吸循环衰竭,病情恶化原因可能与匐行血栓形成有关。当基底动脉尖端区域血管狭窄时,血液流经此处易形成涡流,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聚集,而使匐行血栓进一步形成,梗死范围加大,水肿加重,临床病情恶化。本组30 例中,治愈3 例患者均为1天内诊断明确,给予降纤维蛋白原治疗;死亡5 例中有1 例发病1天后由眼科转入,1 例因患有糖尿病,以低血糖反应收入内分泌科,发病2 d后转入。另外遗留严重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8 例及死亡5 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有7 例占53.8%,而预后较好的17 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仅为3 例,占17.6%,说明糖尿病对该病预后影响很大。该病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临床积累经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注意诸如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900问[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556-558.

  [2] Caplan LR.“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J]. Neurology,1980,30:72-79.

  [3] 王维治.神经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3-744.

  [4] 范佳,刘群,刘忠岩,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70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2002,19(6):353-355.

  [5] Guberman A, Stuss D. The syndrome of bilateral paramedian thalamic infarction[J]. Neurology ,1983,33: 540-546.

  [6] Sato M ,Tanaka S,Kohama A.“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 clinico-radiological evaluation[J].Neuroradiology,1987,29:35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