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329次

文章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处理。方法:整合分析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资料,术中出血3例,术中处置成功,术后1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例,术后胆漏2例。结果:12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无死亡情况。结论: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要准确把握“三管一壶腹”的解剖关系,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当发生并发症时,应立即做出正确的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慢性胆囊炎等良性疾病手术的“金标准”[1],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有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笔者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临床200910~20135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070岁,平均46岁。90例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20例,其中6例有腹部手术史,对糖尿病、高血压者术前予以调整血糖、血压,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2]。

1.2方法:12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头高足底左侧倾斜体位,运用四孔或三孔操作方式,气腹压力1013 mm Hg1 mm Hg=0.1333kPa),钝性加锐性分离胆囊三角,显露胆囊壶腹、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距胆总管0.5 cm夹闭胆囊管,并切断,采用同样方法处理胆囊动脉,顺行切除胆囊[3],胆囊床电凝止血,取出胆囊。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粘连致密,采用逆行胆囊切除术,4例因萎缩性胆囊炎或出血中转开腹手术。

 

2结果

120例患者中,手术用时15~210 min,平均手术时间约40 min;术后住院时间3~16 d,平均4.2 d;术中出血3例,2例腔镜下处置成功,1例中转开腹手术处置。1例因Mirrizzi综合征损伤胆总管,中转开腹行修补加胆总管T管引流术[4]。术后胆漏患者1例经腹腔引流10 d后拔管出院,1例因术中未放置引流而行鼻胆管引流,保守治疗成功。

 

3讨论

3.1相关注意事项:术中注意剑突下戳孔和右锁骨中线戳孔之间的距离,大约250px左右,过近或过远都会给手术操作带来不便。若胃十二指肠充气,影响胆囊三角的显露,可放置胃管,良好的手术显露是正确处理Calot三角的前提,正确处理Calot三角的结构式安全是完成胆囊切除术的关键,牵拉胆囊壶腹要保持一定的张力,胆囊三角要尽量敞开,充分游离胆囊壶腹、胆囊管、肝总管,尽量使用冷分离,避免热灼伤,使用电钩时要注意电钩的力度,以免跳钩伤及胃十二指肠和肝外胆管[5]。胆囊剥离时,尽量将胆囊后间隙组织保留在胆囊床上,避免损伤细小的迷走胆管,手术结束前烧灼胆囊床时,可将损伤的迷走胆管闭塞[6]。妥善、牢固夹闭胆囊管近心端,确保官腔完全闭塞。

3.2有效阻止胆管出现损伤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其预防措施:①在对胆囊三角区域里的组织进行解剖时,应保持薄和少这两项切割的基本原则,不宜实行大块切割;②不可对三角区域内不明确的管道结构进行随意处理;③应提高对短胆囊管存在的重视;④控制力道,不宜对胆囊拉扯过度,以免导致胆总管和肝总管成角而被错误切除;⑤将胆囊管切断前,应再一次认真识别胆囊管,在确认三管关系清晰明了的状态下,才可逐步切断胆囊管。

3.3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措施:①在积极处理胆囊动脉时,应避免骨骼化;②应加强对胆囊动脉的注意;③在逐渐剥离胆囊床的过程中,应在浆膜下实行,勿深入到肝实质当中,以免造成肝门部位中静脉分支损伤而形成大量出血[7]。

 

4参考文献

1]刘成斌,刘晓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1例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728.

2]杨季红,程树杰,李靖华.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6)874.

3]章义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21.

4]刘培万,保红平,李奎,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3(3)215.

5]付永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67

6Kama NA,DoganayM,Dolapci M,etal.Risk factors resulting inconversion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oopensurgeryJ.Surg Endosc,2001,15(9):965.

7]张立明.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的分析[J.腔镜外科杂志,2011,16(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