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09     浏览次数:217次

文章摘要:临床上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38 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88 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肝细胞型149 例(62.61%),胆汁淤积型48 例(20.17%),混合型41 例(17.23%)。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疗药;87.39%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病因;临床特点

  药物性肝损伤(DIIL)又称药物性肝病,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本文总结我院238 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就其致病药物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238 例,其中男124 例,女114 例。年龄16~75 岁,既往史:有食物、药物过敏史30 例,酒精性肝病5 例,肾功能不全3 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转归。

  1.3 入选标准

  按国际医学科学委员会制订的标准[1],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或结合胆红素(CB)升高至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上或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同时升高,且其中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上。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按1993年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标准[2],分值≥3分者可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分型标准如下。肝细胞损伤型:(ALT)≥2倍正常值上限或R≥5(R为ALT活动度/ALP活动度);胆汁淤积型:ALP≥2倍正常值上限或R≤2;混合型:ALT≥2倍正常值上限,ALP≥2倍正常值上限,且2

  1.4 238 例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

  本组抗结核药83 例(34.87%),中草药45 例(18.91%),抗生素35 例(14.71%),糖皮质激素28 例(11.76%),化疗药物13 例(5.46%),非甾体抗炎药12 例(5.04%),心血管系统用药6 例(2.52%),抗甲亢药5 例(2.10%),降糖药3 例(1.26%),神经系统用药3 例(1.26%),其他5 例(2.10%)。

  1.5 临床表现

  用药与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关系:238 例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中用药3~90 d内发生者共207 例(86.97%),其中7 d内发生者49 例(20.59%),7~30 d内发生者95 例(39.92%),30~90 d发生者63 例(26.47%);90 d以后发生者31 例(13.02%)。

  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本组病例88 例(36.97%)仅在检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无特异性,部分患者表现为黄疸、瘙痒、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

  1.6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白细胞<4×109/L者42 例(17.65%),嗜酸性粒细胞>5%者14 例(5.88%),凝血酶原时间(PT)>15 s者42 例(17.65%),所有患者ALT均升高,胆红素升高178 例(74.79%),ALP升高155 例(65.13%),腹部B超显示弥漫性肝脏病变76 例(31.93%),45 例行腹部CT检查,其中部分提示肝实质密度减低、不均、弥漫性改变占15.56%(7/45),肝脏活检病理检查4 例(1.68%),其中2 例表现为慢性肝炎,2 例为肝小叶中心性胆汁淤积。

  1.7 临床分型

  肝细胞损伤型占62.61%(149/238),胆汁淤积型20.17%(48/238),混合型占17.23%(41/238)。其中重症患者4 例(1.68%),非重症患者234 例(98.32%)。

  2 结 果

  234 例非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均好转,30 d内肝功能指标下降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内者205 例(86.13%),其中30 d内肝功能主要指标完全恢复正常120 例(50.42%),转院4 例(1.68%)。

  3 讨 论

  目前已知有1 000余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3]。本组资料显示抗结核药在药物性肝损伤中为第一位,占34.87%,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几种常用抗结核药对肝脏均有一定损害,加之抗结核药多需要联合使用,又增加了肝损害的危险性;多重耐药性肺结核增多,导致抗结核药使用剂量增大、种类增多,并且患者免疫力低下,常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更容易出现肝损害。2000年—2005年我国的一项关于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指出,中药所致肝损伤占21.5%,排第二位,仅次于抗结核药[4]。钱又宏和姚光弼[5]指出:中草药所致的肝损害比较常见,可占全部药物性肝病的30%。本组中草药为第二位,占药物性肝损伤的18.91%,抗生素和抗肿瘤药导致的肝损伤亦占相当比例,这与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肿瘤发病率升高等有关。

  各种药物所致的肝损伤发病机制和个体易感因素有较大的差异,且多数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某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在应用易发生肝损伤的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ALT是药物性肝损伤的敏感指标,肝脏的影像检查在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停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同时给予支持治疗,辅助护肝,药物可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复方甘草酸苷等,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患者中可考虑使用。药物性肝损伤没有特异性治疗措施,但是只要及时停药,药物性肝损伤一般预后较好[6],本组病例经停药和护肝等处理后约50.42%的患者30 d以内肝功基本恢复正常。但少数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预后不佳。因此,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应提高警惕,及时停药并予护肝等处理。

  【参考文献】

  [1]Benichou C.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Criteria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orders[J].J hepatol,1990,11(2):272-276.〖1〗

  [2]Danan G,Benichou C.Causality assess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s.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 t ings:application to drug-induced liver injuries[J].J Clin Epidemiol,1993,46(11):1 323-1 330.〖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863.〖1〗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全国多中心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调研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439-442.〖1〗

  [5]钱又宏,姚光弼.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43例分析[J].肝脏,1996,1(3):166-168.〖1〗

  [6]万瑜,杨冬华.药物性肝损害诊治研究近况[J].新医学,2005,36(8):47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