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脑电图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2-05-04     浏览次数:183次

文章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据国内文献报告IBS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8%~5.6%,高发人群的年龄在18~45岁[1],且研究发现IBS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城市患者多于农村患者。

  作者:高文伟,王琛,张玉花,高秉勋,刘小霞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脑电图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据国内文献报告IBS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8%~5.6%,高发人群的年龄在18~45岁[1],且研究发现IBS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城市患者多于农村患者。目前多认为IBS与人们工作压力过大及生活节奏过快有密切关系,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骤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形成由此而造成神经、精神、感染因素所致的IB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因此对IBS的研究和防治彰显重要,但目前国内对IBS尚缺乏系统而广泛的研究[3-4]。鉴于此,本研究收集IBS患者63例,对其进行脑电图(EEG)变化分析,同时收集45例健康人的EEG进行对照,试图从神经电生理角度研究IBS的EEG变化及其发病机制,以期对IBS的诊断和预防提供较为客观的亚临床证据,并尝试用EEG作为IBS规范化治疗的一种评估手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选自2007年1月至12月期间的门诊患者,共连续入选符合IBS诊断标准的患者63例:其临床表现为腹痛、排便频率改变,腹泻、便秘等不同症状,其中大部分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经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其中男性17例,女性46例,年龄20~67岁,男性平均年龄为40.5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0.64岁;按职业分为工人10例,学生或教师30例,职员13例,自由职业者10例;其病程为12~24个月。对患者给予传统治疗,针对有腹泻、腹痛等症状进行单一治疗给予解痉剂或制酸剂,同时配合调节神经、神经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选自同时期的门诊体检人群45例,临床诊断认为非本病患者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0~70岁,男性平均年龄为41.2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1.8岁。

  1.2 方法 对研究对象至少在研究7天内停用一切可能引起EEG变化的药物,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EEG检查,观察每个研究对象处于清醒和放松状态下的直观EEG分析,并评价在精神紧张和用新斯的明的药物反应期脑-肠之间的反应,并对观察组均做腹部B超及经肠镜检查以排除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1.3 检测指标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EEG,分别分析研究对象处于清醒和放松状态下,在精神紧张和用新斯的明的药物反应期间直观EEG,用连续1 000减7做心算紧张试验,肌肉注射10μg/kg新斯的明的药物以刺激胃肠反应,脑电图异常分为正常和异常(轻度、中度、重度),EEG异常主要表现为EEG分析中β波百分比增高,或为后置的缓慢波形及弥散型的慢状波形。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有专人负责录入,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性的显著性水准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行×列χ2检验比较IBS患者与对照组异常EEG率,IBS患者EEG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IB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脑电图正常与否的比较

  3 讨论

  国外研究表明脑-肠相互作用在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5],IBS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它与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一个具有双向作用的通路(脑-肠轴),任何水平的异常都将引起功能性的胃肠病的症状[6]。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对于扩张刺激引起的皮质激动区域不尽相同,食管扩张主要激动初级感觉和运动皮质,而下消化道扩张主要激动额叶及眶部皮质。Stigo等[7]对受试者用食管远端气囊扩张引起内脏疼痛,发现刺激动了一个相似的神经网络包括顶叶皮质、丘脑、基底节和小脑的激动,可观察到这些区域激动的增加。

  EEG为评价脑功能质量最常规手段,本研究观察患者在清醒和放松状态下的直观EEG,比较IBS患者与健康人群EEG异常率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IBS患者中异常EEG的表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与Nomura等[5]研究观察IBS患者服用新斯的明后在静息状态和做心算活动时的脑活动的情况,结果发现IBS患者中异常EEG的表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一致。本研究发现IBS患者中的β波百分比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IBS患者大脑在对刺激处理的方式上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着差异。

  本研究还发现IBS患者异常EEG主要表现为边缘状态、轻度异常并表现为:(1)后置的缓慢波形,在IBS患者疼痛性的直肠刺激引起大脑某些区域的异常激动,表明其大脑处理传入信号的过程存在异常。(2)在EEG能谱分析中发现IBS患者中的β波百分比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由EEG出现的脑功能异常是IBS患者脑-肠电生理作用的表现,它也受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

  目前功能性胃肠疾病脑神经电生理研究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不仅有助于探讨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可望它与神经心理技术等结合应用,能为评价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疗效提供较客观及有价值的依据,因此它应该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3-365.

  [2] 陈海英,戈之铮.小肠Crohn病的影像学和内镜诊断[J].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2005,25(2):2-77.

  [3] 阮小玲.小儿再发性腹痛与消化疾病临床关系[J].中华现代儿科杂志,2005,9:821-822.

  [4] 许立德,房晓伟,郭继忠,等.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致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2:2045-2046.

  [5] Nomura T,Fukudo S,Matsuoka H,etal.Abnormal electroencephalogram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Scand J Gastroenterol,1999,34(5):478-484.

  [6] Mach T.The brain-gut axi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linical aspects[J].Med Sci Monit,2004,10(6):RA125-131.

  [7] Blomhoff S,Jacobsen MB,Spetalen S,etal.Perceptual hyperreactivity to auditory stimuli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Scand Gastroen-terol.2000,35(6):58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