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介入栓塞治疗3例术后胆道大出血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08-29     浏览次数:186次

文章摘要:肝胆术后继发胆道大出血往往通过手术处理,但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很高。我院通过介入栓塞治疗成功地控制3例术后胆道大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关平  (咸宁市咸安区人民医院外科,湖北 咸宁 437000)

  【关键词】 肝胆术

  肝胆术后继发胆道大出血往往通过手术处理,但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很高。我院通过介入栓塞治疗成功地控制3例术后胆道大出血,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女,36岁,因右上腹疼痛、畏寒、发热、黄疸,于1995年5月6日入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管炎”。1993年曾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入院当天在全麻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第6d并发吻合口瘘,术后第26d突然从腹腔引流管和T管涌出大量鲜血,总量约3000ml,导致失血性休克。在扩容抗休克的同时,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组织炎性水肿,粘连明显,胆肠吻合口裂开,肝门处有一小动脉射血。缝扎出血点,重新置T管于吻合口引流,当天输血4800ml。6月10日突然从T管流出鲜血2000ml。在抗休克的同时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发现肝左动脉破裂、胰十二指肠动脉远端断裂出血,同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肝左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血压回升,休克纠正,经抗感染、支持治疗,治愈出院。

  例2,男,59岁,因“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于1998年11月23日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恢复顺利,第18d拔除T管,6d后因大量呕血、便血约2000m1再次入院。经保守治疗出血一度停止,休克纠正,此后数天内再次发生周期性大量出血。请上级医院医生会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扩张积血,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未发现病变,结扎肝动脉,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呕血、便血不止。第2d行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发现胰十二指肠远端破裂出血,用明胶海绵颗粒同时栓塞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出血控制,治愈出院。

  例3,男,50岁,因“右上腹疼痛半月,伴畏寒发热、黄疸”入院。1988年因“胆囊炎、胆结石”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术,1995年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于3月4日在全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第5d突感右上腹剧痛,随后排出暗红色血便1000m1,经保守治疗无效。于3月13日行腹腔动脉造影术,发现十二指肠动脉远端断裂出血,同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仍出血不止。第2d再次行腹腔动脉造影加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术中发现肝左动脉分支破裂出血,第一次栓塞的栓子脱落,再次栓塞肝固有动脉、十二指肠动脉,出血停止,经抗感染、支持治疗,治愈出院。

  2 讨论

  一般来说,根据病史及临床检查,术后急性胆道出血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性质有一定的难度。严重的胆道大出血保守治疗很难奏效,往往需经手术治疗,其手术包括:①缝合出血点;②结扎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③切除含有动脉胆管瘘的肝叶。但手术方法有时难以达到止血目的,主要原因是:①胆总管的血液供应来源丰富,肝动脉变异率高,肝脏的动脉供应除肝动脉外,从肝周各韧带有26支侧支动脉与肝动脉形成广泛的交通支,当发生肝动脉支胆管瘘,结扎肝固有动脉不一定能止血;②胆道出血多发生在肝内胆管,其原因很可能是肝内胆管与血管在革氏鞘内紧密伴邻,胆管愈小者其血管壁愈薄,门静脉、肝动脉和胆道各自病变相互影响,术中很难确切定位,给手术处理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③由于术后出血与上次手术间隔时间不长,再次手术时腹腔内粘连水肿,炎症严重,术野渗血多,手术难度大,病人身体状况差,病情危重,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寻找出血部位,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与手术相比,介入栓塞治疗具有一定优点:①栓塞前先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和侧支血管供应,在明确了出血部位后,对相关血管进行栓塞,止血效果确切;②栓塞术简单安全,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和危险,尤其是对休克和黄疸病人,术后并发症少;③栓塞能达到即时可靠止血,并可留置导管进行重复栓塞。动脉栓塞后可引起暂时性腹痛、发热和SGPT升高等,经对症处理多能很快缓解。有人观察到栓塞后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10d就有新的侧支动脉出现,1个月后侧支循环明显增加,可见肝动脉栓塞后对肝脏的损害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