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胆漏31例原因分析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8-21     浏览次数:182次

文章摘要: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局部炎症,粘连及操作不当导致胆管损伤,T管瘘道形成不完全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

  作者:张庆东,陈一萍  作者单位:山东莒县,莒县人民医院新华分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0月-2007年收治的31例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导致胆漏发生的手术有:单纯胆囊切除术1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例,胆肠吻合术2例,胆漏发生原因有:(1)胆管损伤;(2)拔除T管后;(3)胆肠吻合漏。全组病人保守治疗27例(87%) 再手术治疗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局部炎症,粘连及操作不当导致胆管损伤,T管瘘道形成不完全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或再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

  【关键词】 胆漏;胆囊切除术

  胆漏是胆道外科手术后较为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的病死率可达26.8%[1]。我院自1997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各种原因胆漏31例,现就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34~78岁,平均51岁。胆囊切除术1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1例,胆肠吻合2例。

  1.2 临床表现 术后腹腔引流管较长时间引流出胆汁24例,术后逐渐或突然出现腹膜炎表现3例,T管早期滑脱后出现腹膜炎表现1例,T管拔出后出现腹膜炎表现3例。

  1.3 治疗 非手术治疗27例(87%),25例为胆道术后24h内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其中2例出现右上腹局限性腹膜炎,给予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禁食,营养支持,应用有效抗生素等措施,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7~18天引流停止。2例为术后3周以上拔T管后出现腹痛并伴右上腹局限性腹膜炎,随即经原T管瘘口插入一带有侧孔的导尿管并接负压引流,每日引出胆汁10~20ml,3~7天后引流停止。

  再手术治疗4例(13%) 胆囊切除术后2例,T管早期滑脱1例,术后3周以上拔T管1例,均因胆漏导致急性腹膜炎。手术探查发现2例为胆囊管结扎不全,2例为T管瘘道形成不明显,分别给以胆囊管双重结扎,胆总管重置T管,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4~7天拔腹腔引流管,术后8周再次拔T管。

  1.4 结果 非手术治疗27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7~38天;再手术治疗4例,1例并发腹部切口裂开,给予切口减张缝合,切口乙级愈合,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1~40天。

  2 讨论

  胆漏是胆道外科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通过分析胆漏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胆囊切除术是引起胆漏最常见的原因,可来源于胆囊管,迷走胆管或肝管,胆总管损伤。胆漏发生主要与炎症较重,解剖关系不清,解剖异常,操作失误和手术时机不当等因素有关[2]。(2)拔出T管后或T管早期滑脱T管拔出后胆漏也较为常见,其原因主要有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使窦道不易形成[3],T管在腹内位置长短不当,拔管时用力方向不当等,T管早期滑脱主要与T管固定不牢及术后护理不当有关。(3)胆肠吻合术主要与营养不良,缝合不严,张力过大及断端缺血有关。

  发生胆漏后应常规禁食,补充水电解质,加强营养支持,应用有效抗生素,并根据不同情况和病情发展决定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对单纯胆囊切除术,胆肠吻合术及术后3周以上拔T管后发生胆漏者,如无明显腹膜炎或腹膜炎较轻且局限,可行保守治疗。对T管早期滑脱者,因T管周围尚未形成明显瘘道,多需再次手术。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对保守治疗4~6h病情无好转或加剧,腹膜炎范围扩大,考虑胆漏量较大或疑有胆管损伤者,均应及时手术探查并做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 杜微,李殿.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14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3,13(6):377-378.

  2 田雨霖.胆囊切除与胆管损伤.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9)534-535.

  3 刘大平,李智华,周永碧,等.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原因分析治疗体会.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