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306次

文章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5月~2006年12月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顺利完成,2例胆总管损伤,经行胆管端端吻合,均疗效满意。结论 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行LC是可行的,适应证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成功的关键是具备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

作者:刘世辉,丁海波,李云山

 作者单位:730050 甘肃兰州,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5月~2006年12月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顺利完成,2例胆总管损伤,经行胆管端端吻合,均疗效满意。结论 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行LC是可行的,适应证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成功的关键是具备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结石梗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往往引起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坏疽,一直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相对禁忌证[1],我院1998年5月~2006年12月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0余例,其中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50例,约占2.5%,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化脓性胆囊炎32例;坏疽性胆囊炎10    例;胆囊穿孔5例;Mirizzi综合征3例,术前AST、ALT、TBil、DBil、AKP、γ-GT、LDH均有不有同程度的升高,ALT最高300 u/L,TBil最高171 μmol/L。术后体温最高39℃,合并急性胰腺炎5例。

    1.2 治疗方法 常规建立人工CO2气腹,置入操作器械。将胆囊周围粘连用电凝钩离断,若胆囊与结肠、十二指肠、胃发生内瘘时,要格外小心,以防发生器官损伤;显露胆囊颈部与小网孔处置一小纱块;若颈部解剖容易时,直接解剖胆囊三角区,若胆囊增大、胆囊高压手术困难时,于胆囊底部减压,抽出脓性胆汁,必要时减压孔8字缝合。解剖胆囊三角区,锐性分离,显露胆囊管、胆囊动脉,上钛夹,离断胆囊管、胆囊动脉。胆囊管增粗者,用以下方法施夹:(1)大钛夹施夹;(2)腔内打结(丝线打结);(3)阶梯式施夹;(4)套扎器套扎。胆囊管颈部结石近胆总管者,或压迫胆总管者,将结石向胆囊内推移,个别无法推动者,将胆囊管近胆囊处切断,取出结石,再处理残端。自肝床电切剥离胆囊,切下胆囊,肝床电离止血。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取出胆囊操作器械,结束手术。

    1.3 结果 48例顺利完成,2例胆总管横断,中转开腹手术,行端端吻合,置T管支撑引流后痊愈。3例术后发生胆汁漏,经腹腔引流痊愈。2例发生腹腔内脓肿形成,B超下穿刺引流,抗感染治疗,中药消脓汤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胆管灼伤撕裂伤,腹腔镜下缝合,放置腹腔引流管后痊愈。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术后1~3年出现发热、黄疸,经EST治疗痊愈,术中出血2例,腹腔镜下肝床电凝止血、缝扎、胆囊动脉重新钛夹,出血停止。5例合并急性腺炎,术前施他宁、抑肽酶等治疗10~15天后,病情稳定行LC治愈(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4例,发现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2例出现切口脓肿,术后3天发现,切口换药、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2 讨论

    2.1 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 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引起充血、水肿、化脓、坏疽,周围与网膜组织粘连,与十二指肠、横结肠、胃、肝脏粘连,严重时发生胆囊穿孔、包裹,甚至发生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胃、结肠瘘等。术中用电凝钩分离粘连,有增生血管时,要施钛夹离断,发现胆囊穿孔、内瘘,要谨慎分离,以防发生结肠、十二指肠、胃的损伤,造成严重后果,分离颈部周围粘连时,注意勿伤胆管、门静脉。

    胆囊颈部嵌顿时,胆囊压力增高,呈高张状,壁增厚,胆囊长径>8 cm,有时达20 cm,此时不易操作,应于近胆囊底部,腹腔镜下,打孔,减压,抽出脓性胆汁、白胆汁或浓稠胆汁,减压前先于小网膜孔置一小纱块。

    胆囊减压时切勿胆囊腔内冲洗,以免继发胆总管结石。胆囊减压后,应将减压孔行8字缝合,以防脓液进入腹腔,术后引起腹腔脓肿、膈下脓肿等。

    分离胆囊三角区时,避免过度牵拉胆囊,强行分离粘连,游离时,分离出胆囊壶腹部,确定胆囊梗阻部位,一般应展开Calot三角,弯分离钳与电凝钩结合,钝性加锐性相结合,先电凝再切断,先易后难,尽量顺着间隙分离,紧贴胆囊,少量多次分离,充分游离Calot三角后,分离出胆囊动脉,连同部分组织,紧靠胆囊离断。

    由于结石梗阻部位组织充血、水肿、脆烂,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施夹前要充分游离胆囊管和胆囊颈部,辨清三胆管关系。盲目施夹容易损伤胆管。增粗胆囊管的处理,有一定难度,易发生胆总管或右肝管损伤[2],尤其直径>0.4 cm者,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大号钛夹;(2)阶梯式施夹;(3)钛夹后,丝线结扎;(4)丝线结扎;(5)套扎器套扎。

    对胆囊管炎症严重时,钛夹有切割或夹闭不全的危险,胆囊管结石尽量推入胆囊,若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较紧,结石无法推动或胆囊管过短者,胆囊管无法上钛夹时,可在结石处切开取石后再上钛夹[3],如果解剖过程确有困难,应果断中转开腹[4]。2.2 并发症的预防 胆管损伤:术者要有足够的临床经验,腹腔镜技术要熟练,胆囊结石嵌顿较单纯胆囊腹腔镜下切除复杂,术中要仔细认真。

    胆囊三角区粘连或Mirizzi综合征时,三胆管关系不易辨清,为显露和解剖胆囊三角区,常会过度牵拉胆囊,致使肝总管与胆总管成角,如肝总管与胆囊三角区胆囊管粘连,则胆囊管与胆总管牵拉成直线状态,易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将肝总管误认为胆囊三角的血管或粘连带夹闭切断,造成胆总管或肝总管的损伤。急性胆囊炎时胆囊颈部解剖变异,掌握肝外胆道系统、肝门处血管解剖、解剖变异及病理知识是术中判断解剖关系,预防胆囊损伤的关键。尤其要掌握胆囊动脉、胆囊管的局部解剖及变异。

    解剖胆囊三角时,紧靠胆囊壶腹[5],以防损伤胆管,先分开浆膜后层,通过寻找间隙,分离出胆囊动脉,施夹、离断,以防迷走胆管损伤发生胆漏。术中发现胆管有小裂口、穿孔伤,要用无损伤线修补,对胆囊床要全面的电凝处理,并置小纱布块于胆囊床压迫1~3 min,观察有无迷走胆管漏。

  胆囊管的施夹要完全、牢固、可靠,必要时体外结扎,遇到Calot三角呈冰冻状粘连,应贴近胆囊壶腹部分离。

    2.2 出血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壁充血水肿及粘连,故手术中易出血,如何防止术中出血和如何止血对术野是否清晰显露至关重要,亦是降低中转开腹率的重要步骤[3]。胆囊急性炎症期,水肿充血明显,Calot解剖不清,操作时极易发生出血而影响视野,处理不当盲目钳夹,易损伤胆管,并中转开腹。

    遇到胆囊动脉出血时,应保持头脑冷静,迅速用小纱块压迫止血,辨清楚出血部位,并适当分离,可施夹或电凝止血。如果出血凶猛,止血无效,果断中转开腹,不能犹豫不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腹腔引流管的放置,便于术后观察出血、胆漏,并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于胆囊积脓,术中胆囊出血者,或疑有迷走胆管损伤,术中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如果遇到胆漏,可经引流管引流痊愈,避免再次手术。

    总之,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较单纯腹腔镜切除术复杂,术者要有熟练的技巧和足够的临床经验,术中要仔细认真、谨慎、镇定,不要急躁、武断。

【参考文献】
  1 张能维,陆少关.普外腹腔镜手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0.

2 曹月敏.腹腔镜外科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0.

3 黄炯强,华沪玮,雷建.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评价,2002,11(10):579-580.

4 查力斌,田新顺,吴颜军,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3):170.

5 胡三元(译).腹腔镜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