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血浆置换成功救治肝移植术后意识障碍1例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180次

文章摘要: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指采用血浆分离技术将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同时输入正常血浆或等渗的胶体或晶体液,置换出患者异常的血浆,使存在于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得以快速而有效地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在器官移植领域,尤其是肝移植,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介导物质及胆红素、氨物质及内毒素,在肝脏、大脑等主要器官功能的纠正及维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缩短常规药物治疗周期。现将我院使用血浆置换成功救治肝移植术后意识障碍1例报道如下。

作者:付元元,汤彦
   
   【关键词】  血浆置换;肝移植;意识障碍;高胆红素血症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指采用血浆分离技术将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同时输入正常血浆或等渗的胶体或晶体液,置换出患者异常的血浆,使存在于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得以快速而有效地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在器官移植领域,尤其是肝移植,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介导物质及胆红素、氨物质及内毒素,在肝脏、大脑等主要器官功能的纠正及维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缩短常规药物治疗周期。现将我院使用血浆置换成功救治肝移植术后意识障碍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曾因乙肝后肝硬化反复入院治疗。2006年1月18日为行肝移植术而再次入院。查体:Bp 125/75 mmHg,神清,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腹平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门诊查TBIL 43.6 μmol/L,ALT 31 U/L,Plt 34.4 G/L,PT 15.6 sec。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完善术前准备后,于1月19日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麻醉诱导时并发鼻出血,量约1 200 ml,鼻腔填塞止血后行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转入ICU,查体:呈镇静状,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护示:Bp 138/77 mmHg,HR 124 bpm,SaO2100%,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5 mm,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各引流管引流通畅,病理征阴性。术后患者躁动,自主呼吸未恢复,间断予以镇静。治疗给予护肝降氨、利胆祛黄、防止肝性脑病及肝动脉血栓形成、抗排斥、抗感染、纠正DIC等。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神志一直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4.0 mm,对光反射存在,颈软,病理征阴性,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定位体征。虽术后给予促醒等治疗,神志仍呈浅昏迷。动态监测TBIL逐步升高,最高470.9 μmol/L,ALT在250 U/L左右,渐呈胆酶分离重度淤胆状(术后NH3波动在110 U/L左右)。22日出现高热,最高40.0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并拆除鼻腔填充物后,26日体温逐步下降至正常。25日加用塞斯平抗排斥,监测CSA浓度,均达治疗浓度。综合病史,考虑患者术后神志障碍与高胆红素血症有关。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前提下,于1月31日-2月2日共行两次血浆置换术(1 800 ml同型冰冻血浆+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术后患者TBIL、ALT均有明显下降(TBIL 50 μmol/L左右,ALT 90 U/L左右)。2月1日神志由浅昏迷转为昏睡状,呼之能睁眼。2月3日神志转清,2月10日转出ICU时能准确表达意愿,可下床自行活动。

  2  讨论

  神经系统并发症在肝移植术后并不少见,但在国内此类病例报道甚少。根据国外资料[2-3],其发生率在8.3%~47%,是造成病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并发症有如下特点:①大部分发病在术后1~3周;②没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③头颅CT和MRI可能没有特异性表现;④脑脊液检查大致正常。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精神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昏迷、锥体外系损害等。产生机制可能为多方面原因:⑴病人心理因素:主要与病人术前的精神状态及是否为敏感人格有关;⑵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FK506、CSA的神经毒性;⑶代谢变化: 如血氨、胆红素、短链氨基酸等物质的蓄积;⑷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术中大量出血导致低血压、低灌注,术中下腔静脉阻断和移植肝的缺血损伤等,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肾功能不全,都极易造成脑组织损害[4-5];⑸脑部器质性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免疫力低下)及脑血管病变(脑出血及脑梗塞)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体外循环系统,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和生物人工肝等[6]。血浆置换即将人体内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掉,补充正常血浆。其作用机制在于清除患者体内的毒性物质如内毒素、胆红素、芳香族氨基酸[6]、白细胞抑制因子、TNF-α、补体激活物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减轻肝脏炎症。与此同时,置换的新鲜血浆补充了血浆蛋白、凝血因子、调理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既可代替肝脏的部分解毒功能减轻水肿出血,又可减少机体的感染机会,同时替代了肝脏部分合成转化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根据现有文献,血浆置换的适应证总结如下:①疾病的主要原因为某种或多种致病物质升高所致;②致病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尤其是与血浆蛋白相结合;③须尽快去除致病物质以控制病情。结合此病例分析,患者术前精神尚可,总胆红素稍高,凝血机制差,肝功能失代偿;术中有大量失血(鼻腔),但经过积极补液,血压波动不大,术后生命体征稳定,虽存在感染高热,但调整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定位体征;术中及术后监测血气分析,无低氧血症;术后肾功能监测正常,每日尿量稳定;鼻饲环孢素后,监测药物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排除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可能导致神志变化的疾病,结合患者高胆红素血症,胆酶分离,考虑患者术后神志障碍与胆红素的蓄积有关。在常规利胆祛黄等内科治疗无效的前提下,及时运用血浆置换,有效清除胆红素、氨物质及内毒素,从而达到迅速降黄,保护大脑功能,改善神志的作用。通过对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各种生化指标的对比,血浆置换能明显降低高胆红素血症,降低转氨酶及血氨,同时对凝血机制也有明显改善。血浆置换也存在禁忌症:①较重的活动性出血或DIC;②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等全身循环衰竭;③严重全身感染;④疾病晚期出现难以逆转的呼吸衰竭、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等频危症状;⑤对所用药品如血浆、肝素、鱼精蛋白等过敏。结合此病例,患者术前就存在凝血机制差,血小板偏低,肝功能失代偿的情况,加之术中大量出血,术后存在DIC,PT明显延长,PTA在70%左右,Plt<50×109/L,感染等并发症,故此时不宜行血浆置换,应选择相应药物积极治疗。经综合治疗DIC及感染已有所控制后选择血浆置换较为适宜,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关于血浆置换治疗的次数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做到及时有效清除不断产生的内毒素、TNF-α、胆红素等炎性和毒性物质,为肝细胞再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7]。血浆置换量是当前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置换量是在2 000 ~3 500 ml之间,也有许多报道将血浆置换量逐渐增加至3 500~4 800 ml,能明显提高各种毒性代谢产物的清除率[7]。但置换量偏大,势必影响血流动力学,可能导致体液进出不平衡而诱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故在给危重病人选择置换量时应慎重。血浆置换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一过性症状性低血压,其他并发症有血浆过敏反应、低钙血症、感染、出血、溶血[7]。所以在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患者,注意无菌操作,同时掌握好肝素、鱼精蛋白的用量,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对于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意识障碍的患者,适时恰当的选择血浆置换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血浆置换;肝移植;意识障碍;高胆红素血症

  [参考文献]


  [1] 李西慧,张明礼.血浆置换在外科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3):14. 

  [2] Stein DP,Lederman RJ,Vogt DP,et al.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J].Ann Neurol,1992,31(6):644-649. 

  [3]  Menegaux F,Keeffe EB,Andrews BT,et al.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adult versus pediatric patients[J].Transplantation,1994,58(4):447-450. 

  [4] 单红卫,付志仁,张建军,等.肝移植术后早期合并精神状态异常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23):20. 
  
  [5] 王伟林,杨振帆,范上达.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J].肝胆外科杂志,1999,7(3):24-27. 

  [6] 黄建荣.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8):7-8. 

  [7] 王英杰.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44.

  (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公司总医院急救中心ICU,湖北 十堰  4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