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巨大肝癌伴瘤内出血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301次

文章摘要:

作者:孙延富 王义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 200433 

【关键词】  肝肿瘤 出血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0岁,因右上腹隐痛,检查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否认外伤史。肝功能:ALT 217 U/L,其余基本正常; PT 14 s,APTT 24 s,PLT 439×109/L;乙肝小三阳;AFP,CEA,CA19?鄄9均为阴性。B超示肝右叶巨大囊实混合区11 cm×9.4 cm,以液性为主。CT检查(见图1):平扫示肝右叶见不规则圆形高密度阴影,周围有低密度阴影环绕,增强扫描示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均未见明显密度变化,考虑肝内血肿。MRI检查(见图2):TlWI示肝右叶一巨大不规则混合信号影,大小约9.6 cm ×13.5 cm,边缘清楚,病灶边缘可见环形高信号带影;T2WI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内可见低信号片状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未见明显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呈低信号影,MRI诊断:肝右叶巨大占位,考虑为慢性血肿可能。手术探查:肝脏质中,无硬化结节,肿瘤表面暗紫色,边界清楚,质软,有波动感;切除后剖检肿瘤:瘤壁不均匀增厚,瘤中央可见大量陈旧性血凝块及少量细小结节状组织(见图3)。

    病理检查:巨检:肝脏标本16 cm×9 cm×6 cm,紧贴切缘可见囊实性肿块16 cm×9 cm,大部分为血凝块及坏死组织。镜检:肿瘤以坏死为主, 残存瘤细胞排列以粗梁型为主,癌细胞呈多边形,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大深染,异型明显,并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癌周呈多灶性生长。余肝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炎细胞浸润。诊断:肝细胞癌,粗梁型,Ⅲ级。

    讨论:肝癌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点[1]:B超常为低回声或高低混合回声区;CT平扫常为低密度区,增强后呈“快进快出”特征;MRI表现T1WI常为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肝内血肿主要有外伤、肿瘤内出血两大原因。外伤血肿患者通常有较明确的外伤及腹痛病史,B超表现为:肝包膜下或肝实质内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CT检查可显示局部形成类圆形、不规则形的高密度或等密度区,大部分病灶周围绕以低密度环或伴有肝挫裂伤[2],肝包膜下或肝内境界模糊的星芒状的或形状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在低密度区内往往见到高密度的血凝块影。肿瘤内出血常见于肝癌及肝腺瘤[3],超声表现为肝脏占位病灶中间伴有液性暗区;CT表现为肝脏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内见不规则的低、等密度区[4];MRI检查,T2WI表现为瘤体组织中间有不规则的液性信号区。

    肝癌误诊为血肿或肝血肿误诊为肝癌文献偶有报道[5-6],本病例由于影像学检查CT/MRI呈较为典型的血肿表现,而且没有发现实质性的瘤体,从而造成影像学诊断上的误诊。由于患者没有明确的外伤史,且B超“囊实混合区”的表现较为可疑,生化检查发现乙肝小三阳;同时读片见血肿巨大,有突破肝包膜造成腹腔大出血的危险。因此,我们认为有“肝细胞癌伴瘤内出血可能”,且有大出血的危险而予以手术切除,避免了进一步地耽误病情。从本病例我们体会到:对于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应高端检查与低端检查结合,综合判断,不应忽视B超检查;对于没有外伤史的“肝内血肿”和乙肝阳性的“肝脏良性肿瘤”均应提高警惕为肝癌可能,积极予以手术探查。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 肝脏外科学[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333-335.

[2] 赵霞,徐均超,禹纪红. 急性肝创伤的CT诊断[J].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3):159-162.

[3] Mamada Y, Onda M, Tajiri T, et al. Liver cell adenoma in a 26-year-old man[J]. J Nippon Med Sch,2001,68(6):516-519.

[4] 曲志博,刘连新,杨明明,等. 多发性肝细胞腺瘤伴破裂出血一例[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