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皮肤缺损23例

发表时间:2014-06-10     浏览次数:362次

文章摘要:探讨一种上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局部浸润麻醉麻醉下,切除病变组织,造成继发缺损23例,面积1cm×1cm~2cm×2cm,于邻近部位设计鼻唇沟皮瓣,通过滑行或旋转的方式修复继发的上唇缺损。结果:用此法行手术23例,充分利用周围的正常组织,术区切口I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瘢痕不明显,术区平整,未造成周围器官移位。结论: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上唇部因病变组织造成的中小面积继发缺损,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方法安全易行。修复外观效果满意。

上唇部各种疾患(面部良恶性肿瘤,增生的疤痕组织)切除术后造成的上唇继发缺损,因上厝位置特殊,修复起来较困难,易造成唇组织变形移位,上唇部疤痕明显,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为此我们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上唇部病变需要手术治疗并造成上唇组织继发缺损的病例23例,采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上唇缺损,随访半年瘢痕不明显,术区平整,未造成周围器官移位,术后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临乐费抖

本组共23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16岁~57岁。平均年龄35岁。病因:色素痣5例,增生疤痕9例,皮肤病变9例。缺损面积2cm×2cm~3cm×3cm,缺损区均无法直接拉拢缝合。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的常规检查,测量血压,确定患者不在孕产及经期,未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术前留影像学资料。

1.2.2设计切除肿物的范围和皮瓣设定术前确定切除范围,扩大切除的范围,色素痣l~2咖,疤痕贴近边缘,怀疑恶性病变的5~8咖。依据面部分区及器官的亚单位分区原则,设计鼻唇沟皮瓣,面积约与缺损相当,长轴与患侧鼻唇沟线方向吻合?,亚甲蓝标记手术设计线,碘酊固定。

1.2.3手术操作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巾,采用眶下孔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沿设计线切除肿物,切除深度达皮下脂肪层,完整切除皮肤病变,沿亚甲蓝标记的皮肤区域做鼻唇沟皮瓣,皮瓣长宽比例可达1:1.5~1:3,深筋膜浅层掀起皮瓣,分离皮瓣周围皮肤组织,术野区止血,将鼻唇沟皮瓣转移到上唇缺损处,闭合缺损,缝合皮下及皮肤,皮瓣下放皮片引流。

2结果

本组23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无器官牵拉变形情况出现,瘢痕不明显,外观满意。

3讨论

鼻唇沟区有丰富密集的皮下血管网,皮瓣的供养动脉来自面动脉、眶下动脉、面横动脉及眼动脉,相应的静脉与动脉伴行比1。鼻唇沟皮瓣是一种局部皮瓣,以不包含知名动静脉的皮下组织为蒂,血供主要依靠真皮下血管网及皮下组织的肌皮穿支,在术中形成皮瓣时,要在深筋膜浅层分离皮瓣,并注意保护蒂部的血运情况,由于鼻唇沟部面部血运较好,可将皮瓣长宽比侈i放至1:3,转移皮瓣时避免皮瓣蒂部过度扭转造成皮瓣血运不良,缝合时皮瓣不宜过密过紧,放置皮片引流,防止皮瓣下积血致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皮瓣血运不良。

鼻唇沟部移植皮瓣区域缝合后,形成的瘢痕与鼻唇沟正好重合,伤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形成的皮瓣与周围皮肤颜色接近。

直接切除肿物拉拢缝合易造成上唇组织的牵拉变形,直接拉拢缝合造成的皮肤张力过大易造成上唇部疤痕增生明显,植皮手术疗法所植皮片的颜色和周围皮肤颜色差异较大,并且植皮手术不能保证100%的成活率,故在临床上较少采用,并且取皮区域会产生新的疤痕,患者往往难于接受。

鼻唇沟皮瓣是一种局部旋转皮瓣,具有血运可靠,质地、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近,手术操作方法较简单,术后瘢痕不明显,术区平整等优点,所以广泛的应用于面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啼?。

此外,在皮瓣设计过程中,修复后的瘢痕会遗留在顺应皮纹的鼻唇沟内和上唇皮肤上,鼻唇沟内的瘢痕不明显,我们认为鼻唇沟皮瓣是一种可靠的上唇部皮肤中等大小缺损的修复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皮肤较松弛者。因为毕竟会造成较大的上唇部瘢痕,所以,对于年轻、对面部美容要求较高者和瘢痕体质者要慎用睁剐。

参考文献

[1] 沈崾,樊星,邢新等。鼻唇沟皮下组织蒂皮瓣在上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85—187.

[2] 熊明根,韩震,司徒朴等。鼻唇沟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lI函床应用[J].广东医学,2001,22(1):1l一30.

[3]E1andaloussiy,Fnini s,Labsailia,eta1. T heFoucher’s “kiteflap”(12 c ases)[J].ChirMain,2007,26(1):31—34.

[4] 薛春雨,邢新,李军辉,等。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3): 183—185.

[5]赵志国,王智明。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4):269—271.

[6]李军辉,邢新。皮瓣移植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2):8卜83.

[7] 王志强,丁德生,刘洋,等。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4):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