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复方榆黄酊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5-03     浏览次数:176次

文章摘要:复方榆黄酊是我院应用10多年的自配制剂,治疗各种烧伤烫伤,疗效满意,本文将该制剂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杨学敏  作者单位:072750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关键词】 烧伤,复方榆黄酊,治疗结果

  复方榆黄酊是我院应用10多年的自配制剂,治疗各种烧伤烫伤,疗效满意,本文将该制剂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烫烧伤患者438例,男246例,女192例;年龄2~68岁,平均年龄31.2岁;为沸水、汽油、一般火焰、鞭炮、沥青、电火花等烫烧伤患者;烫烧伤面积为5%~46%,其中浅Ⅰ度伤273例,浅Ⅱ度伤138例, 深Ⅱ度伤27例。

  1.2 药物制备

  榆皮面、黄栢、冰片、80%乙醇。称量备用,冰片研成细粉备用。取80%乙醇3 000 ml于容器中,搅拌下加入榆皮面2.5 kg、黄栢1.0 kg,使溶剂浸没药面后密盖浸渍,每12小时搅拌1次,72 h后倾取浸出液,残渣加80%乙醇1 000 ml,同法浸渍压榨药末,合并2次浸出液,静置24 h,加压过滤,将滤液中加入冰片30 g, 搅拌溶解后分装。

  1.3 治疗方法

  1.3.1 局部治疗:在无菌操作下将烫烧伤的创面常规消毒,先用低浓度的碘伏和0.9%氯化钠溶液简单清洗创面,清除附着物及脱落皱皮,张力高的大水疱穿刺放液,尽量保护残留上皮,剪除剥脱或坏死之表皮(焦痂除外),感染创面行彻底清创,向创面喷洒药液,每2~3小时1次,至结痂,若治疗过程中出现痂下积脓,可局部引流。

  1.3.2 全身治疗:根据患者烫烧伤面积、深度及身体状况选择抗生素或应用广谱抗生素静滴抗感染治疗,并对症处理以及支持营养治疗。

  1.4 疗效标准 痊愈: 用药后1周内,肿胀消失,痛痒症状改善,痂下愈合,有表皮生长,创面无感染,创面全部修复或基本修复;显效: 用药后1周内,有少许肿胀与痛痒,有表皮生长,创面修复70%以上;有效: 用药后2周内,创面修复30%~70%;无效: 用药后2周内,创面修复30%以下或具有创面感染,有脓性分泌物,无表皮生长。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经过治疗,痊愈259例(59.13%),显效161例(36.76%),有效16例(3.65%),无效2例(0.46%),总有效率95.89%。

  3 讨论

  烫烧伤是外科常见病,防止烫烧伤创面脓毒症,是治疗烫烧伤创面的首要环节。对于浅度烫烧伤的处理原则是防止和控制感染,保存残留的上皮组织,保痂愈合。对深度烫烧伤的处理原则是尽早除去坏死组织,适时覆盖创面。

  从中医的角度看,烫烧伤为强热侵害人体,损伤肌肤,体内津液大量外渗,耗伤阴血,热毒蕴结皮肉,皮肤潮红疼痛,热盛则肉腐,故皮肤腐烂,渗液重者伤及体内,阴热或热毒累及脏腑,以致脏腑不和,阴阳平衡失调,诸症丛生。病机关键以热毒蕴结皮肉为本,淤血阻络为标,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复方榆黄酊不仅具有成膜快、结痂牢的优点,而且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抗菌、收敛、生肌、止痛等作用。

  组方中榆皮面内含β谷甾醇,豆甾醇等多种甾醇类及鞣质、树胶、脂肪油等物质,其具有收敛作用,可用于保护黏膜;又有抗菌作用,对甲、乙型链球菌、对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有抑菌作用,也对大肠杆菌、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

  组方中黄栢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消肿、抗菌作用[1],其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棕檬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宋内氏除外)、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及粪产碱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亦有抑制作用。黄栢还具有抗真菌作用,黄柏煎剂或浸剂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2]。

  组方中冰片具有抗菌作用:冰片可抑制或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等临床常见细菌,对红色癣菌等常见真菌亦有抗菌作用,其作用原理与冰片易透过细胞壁,引起细胞膜损伤,破坏及改变其通透性有关[3]。冰片具有抗炎作用,其原理可能与拮抗前列腺素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关[4]。冰片还具有止痛作用,使用含冰片的复方制剂治疗临床各种疼痛也时有报道[5,6]。

  复方榆黄酊具有抗炎、抑菌、抗感染、改善创面组织结构,促进烫烧伤创面愈合等药理作用,是一种无不良反应作用,安全有效的烫烧伤外用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

  2 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中华本草.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296.

  3 侯桂芝,廖仁德,孟如松.冰片对激光烧伤创面的镇痛及抗炎作用.中国药学杂志,1995,30:532.

  4 江光池,杨胜华,冯旭军.龙脑与异龙脑的抗炎作用.华西药学杂志,1990,5:190.

  5 李绍珍.冰砂酊治疗癌肿疼痛21例.新中医,1990,22:37.

  6 杨俊义,陈培兰,自拟冰星液加新癀片治疗癌性疼痛5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