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姜黄素联合伊立替康对大肠癌Lovo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12-01     浏览次数:499次

文章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伊立替康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单药作用、协同作用及联合给药方式.方法 不同浓度姜黄素和伊立替康、不同联合给药方式、不同作用时间作用于Lovo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Lovo细胞增殖、凋亡率.结果 姜黄素、伊立替康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Lovo细胞增殖.混合给药中联合用药组Lovo细胞凋亡率比单药组显著增加(P<0.01);贯序给药中2个实验组Lovo细胞凋亡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贯序给药Lovo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混合给药(P<0.05).

姜黄系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其主要化学成分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姜黄素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逆转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艾滋病毒等作用。我们使用姜黄素联合伊立替康,作用于大肠癌Lov。细胞,观察姜黄素是否可以增强伊立替康对lov。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姜黄素与伊立替康是否具有协同作用。
  材料与方法
  1材料: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株(中山大学细胞库,ATCC建株);RPMl1640培养基(HyClone公司,美国);胎牛血清、0.25%胰酶溶液+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美国Gibc。公司);姜黄素、唾哩蓝(MTT),二甲基亚}J},(DMSO)溶液(美国Sigma公司);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国Boste:公司);膜联蛋白V(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锭(Pl,中国KeyGEN公司);盐酸伊立替康(江苏恒瑞公司,中国)。1169生物安全柜(美国Thermo公司);细胞培养箱(英国GalaxyR公司);MS全自动酶标仪(MDS,美国);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
  2.姜黄素对Lov细胞增殖的影响:(1)细胞培养与分组: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按5x103个/孔细胞种人96孔板中,设立8个实验组、1个阴性对照组、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有6个复孔,8个实验组分别用完全培养基将姜黄素溶液按浓度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m彭L配制分组,使溶媒DMSO终质量浓度<0.1%,阴性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相同浓度的DMSO+Lovo细胞)、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相同浓度的DMSO),置37℃孵箱培养过夜。(2)给药培养方式:按上述分组方法将相应的培养液加人各组培养孔中,100闪/孔,作用时间为24,48,72,96120h,每隔24h换取新鲜培养液。(3)MTT法检测Lovo细胞增殖水平:每孔加入20闪M'I`T(5群L,用PBS配制,过滤除菌),避光培养4h。吸去培养液,加入150},IDMSO,震荡10min,在M5全自动酶标仪上采用双波长570nrn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剔除异常值后取平均值,并按以下公式计算各实验组抑制率(%):抑制率(%)二「1一(实验组A值一空白对照组A值)/(阴性对照组A值一空白对照组A值)}X100%,结果以作用时间为横坐标,细胞抑制率为纵坐标,绘制各个浓度的细胞时间生长抑制曲线。筛选出姜黄素对Lovo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的最大浓度。
  3.伊立替康对Lov。细胞增殖的影响:(1)细胞培养与分组:细胞培养同上。设立7个实验组、1个阴性对照组、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有6个复孔,7个实验组用完全培养基将伊立替康溶液按浓度1.925,3.850,7.700,15.400,30.800,61.600,132.200m郭L配制分组,阴性对照组(完全培养基+Lov。细胞)、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2)给药培养方式:同上。(3)MTT法检测Lov。细胞增殖水平:同上,并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算出不同时间点伊立替康对Lovo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SO)。
  4.姜黄素联合伊立替康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凋亡率:(1)两药混合法:分别设立姜黄素单药组、伊立替康单药组、姜黄素十伊立替康联合组,每组设立6个复孔。所有组中姜黄素药物浓度为第I步得出的姜黄素对Lovo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的最大浓度,伊立替康药物浓度为伊立替康对Lovo细胞的24hICS。值,姜黄素+伊立替康联合组为姜黄素溶液与伊立替康溶液按1:1比例配制。各组分别共同培养24,48h后,终止作用,PBS液洗净药液,用0.25%胰酶消化液(不含EDTA)消化制成细胞悬液。(2)贯序给药法:分别设立2个实验组、1个阴性对照组,每组设立6个复孔,2个实验组分别为第1步得出姜黄素对Lov。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的最大浓度及其2倍浓度,阴性对照组为完全培养基+相同浓度的DMSO,3组分别培养24,48h后,终止作用,PBS液洗净姜黄素药液,加人新鲜完全培养基培养24h后,再行无菌PBS液洗净培养基,换取伊立替康(浓度为24h的ICS)继续作用24h后,PBS液洗净药液,用0.25%胰酶消化液(不含EDTA)消化制成细胞悬液。(3)流式细胞仪检测:将上述各组实验样本上机检测其凋亡率。
  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无士、)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姜黄素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图1):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大肠癌Lov。细胞后,随着作用浓度增高,作用时间加长,Lov。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下降,姜黄素呈时间、剂量依赖型方式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其中,5.00m郭L是姜黄素对Lovo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的最大浓度,在不同的作用时间点,其在570nm波长下测得A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4h>0.OS、P48h>0.05、P72h>0.05、P96h>0.05、P120h>0.OS)。
  2.伊立替康对Lov。细胞增殖的影响(图2):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浓度伊立替康对Lovo细胞的ICS。分别为ICSO2a1,=56.201mg/L、ICsoas、=21.183m岁L,ICso}2h=20.211mg/L,ICSO9ei=17.246mg/L,ICso120h=7.891m郭L,其对Lov。细胞增殖抑制方式亦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3.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姜黄素及伊立替康在不同作用时间诱导Lov。细胞凋亡率:(1)混合给药法:姜黄素+伊立替康联合组与伊立替康单药组对比,作用24h联合组对Lov。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但晚期、总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作用48h,联合组的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1)。(2)贯序给药法: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组对Lov<)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并随着姜黄素的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率也显著增加(P<0.05)}(3)不同给药方式的比较:与混合给药处理组比较,作用24h,贯序给药处理组中经5.00m扩L姜黄素中伊立替康对Lo。细胞的早中晚期凋亡率均显著高于两药联合组(P<0.01);作用4$h,伊立替康对Lov。细胞的早中晚期凋亡率亦显著高于两药联合组(P<0.01,表1,2)。
  讨论
  我们将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及伊立替康处理Lovo细胞,使用MTT法检测在不同时间点姜黄素及伊立替康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2种药物的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对Lovo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也增强,两者的作用方式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但浓度为5.00m扩L姜黄素对Lov。细胞的增殖失去抑制作用,由此说明,姜黄素与伊立替康都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姜黄素的浓度需高于5.00mg/L才具有抗肿瘤作用。Wang等「z)在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中,发现姜黄素主要通过激活半胧氨酞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释放细胞色素C,使线粒体膜电位(0'}m)崩溃等相关途径,下调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2(bcl-2)及bcl-xL,上调促凋亡因子bax及bad,从而降低bcl-2/bax及bcl-xL/bad比例,从而促进了大肠癌HT-29细胞的凋亡。
  肿瘤多药耐药是降低化疗药物疗效重要原因,而运转蛋白P一糖蛋白(P-gp)是介导各种肿瘤多药耐药的经典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姜黄素含有两种不饱和酮:o一不饱和酮、p一不饱和酮,它们可以与细胞内谷胧甘肤反应合成姜黄素一谷胧甘肤碳基化合物,抑制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降低P-gP生物合成}s}。另外,姜黄素可以抑制COPS信号复合物(CSN)一相关激酶磷酸化,使拓扑异构酶II一。在肿瘤细胞中处于高表达水平,使化疗药物与拓扑异构酶II-a结合增加〔6〕,逆转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由于姜黄素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特性,现在姜黄素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研究是目前研究重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与伊立替康对Lov。细胞的抑制效应具有协同作用,姜黄素可以增强伊立替康对Lov。细胞的杀伤作用,呈浓度与时间的依赖性。并且,贯序给药法比混合给药法更有效提高伊立替康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由于伊立替康的作用靶点是肿瘤细胞内的拓扑异构酶I,干扰肿瘤细胞内D1}A的复制,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所以,两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可能是,姜黄素可能上调Lov。细胞拓扑异构酶I的表达,增加伊立替康对Lo、细胞的作用靶点,增强伊立替康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Schaffer M,Basnet P,Skalko-Basnet N. Curcumin:an anti-inflammatory molecule from a curry spice on the path to cancer treatment[J].Molecules,2011.4567-4598.
  Wang JB,Qi LL,Zheng SD. Curcumin induces apoptosis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mediated apoptotic pathway in HT-29 cell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09.93-102.
  胡志全,郭辉,谌科. 姜黄素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10):1223-1224.doi:10.3760/j.issn:1001-9030.2005.10.026.
  郭志松,邵换璋,薛飞. 姜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和肝脏正常细胞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5):851-853.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2.05.025.
  Oetari S,Sudibyo M,Commandeur JN. Effects of curcumin on cytochrome P450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ctivities in rat liver[J].Biochemical Pharmacology,1996.39-45.
  Yun J,Tomida A,Andoh T. Interaction between glucose-regulated destruction domain of DNA topoisomerase Ilalpha and MPN domain of Jab1/CSN5[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4.31296-31303.
  Gilbert DC,Chalmers A J,El-Khamisy SF. Topoisomerase Ⅰ inhibi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bio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1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