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医源性脾损伤28例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318次

文章摘要:

作者:李留峥,于杰,冉江华

【关键词】脾  创伤和损伤  脾切除术

    今将收治医源性脾损伤患者28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16~63岁,平均36.7岁。损伤原因:胃十二指肠手术18例,胆道手术3例,肝脏手术3例,结直肠手术2例,胰腺及食管手术各1例。

    1.2  诊断与治疗  术中诊断27例,术后诊断1例。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脾脏外科学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1],Ⅰ级17列,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1例。27例行脾切除或修补术,1例保守治疗,见表1。表1  28例患者脾脏损伤原因、分级和手术方法

    2  讨  论

    医源性脾损伤是指在处理脾脏邻近脏器的手术时损伤脾脏,胃肠、食管、肝脏手术是脾损伤的主要原因[2]。多为麻醉效果不满意,强力牵拉,手术操作粗暴,过度解剖分离等,导致脾包膜或脾门损伤,一般在术中即可发现,作出诊断。本组1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3d,左上腹部剧烈痛痛,B超检查提示脾包膜下破裂、血肿,其余27例均在术中发现左上腹活动性出血确诊。Ⅰ、Ⅱ级脾损伤占82.1%(23/28)。根据本组资料及文献[3],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医源性脾损伤:(1)注意术中保护,尤其脾肿大者更应动作轻柔。(2)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麻醉,充分显露手术野,避免在左上腹使用深部拉钩强力牵拉。本组4例脾损伤就是因切口过小暴露不清,拉钩撕裂脾被膜所致。(3)胃肠道手术要特别注意保护、松解脾胃韧带,以减轻对脾脏的牵拉。食管癌及全胃手术解剖胃短动脉时尽量远离脾门。本组胃肠手术所致脾损伤达21例,主要是缺乏离断脾胃韧带和保护脾蒂的意识。(4)掌握邻会脾脏双重血供的解剖学特点。在分离粘连困难时,可以离断脾蒂,因有胃短血管对脾脏的血供,能达到保脾的目的。本组2例胰腺和肝脏手术,未预先处理脾蒂,致术中脾包膜撕裂不得不切除脾脏。

    医源性脾损伤主要以Ⅰ、Ⅱ级损伤为主,其特点是裂口小,未伤及脾门和大血管,尚未有汹涌的大出血,可满意显露损伤部位进行确切处理,只要条件允许,采取修补缝合等保脾手术是合理的。本组5例Ⅰ、Ⅱ级裂伤用大圆针褥式缝合,局部喷涂生物蛋白胶,止血效果满意,方法简便,无继发出血。而Ⅲ、Ⅳ级裂伤,短时间内即可有失血性休克,保脾治疗特别是脾部分切除术有很大难度,应果断行脾切除术。由于术者担心术后再出血,对医源性脾损伤往往选择脾切除术,因而临床上脾切除率亦很高。本组多数选择脾切除术,因而面临术后凶险性感染的危险[4]。儿童由于网状内皮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更易发生术后凶险性感染,应尽可能保脾治疗。本组22例脾切除者均切取自体脾片大网膜移植,术后随访无凶险性感染发生。但所移植脾片是否存活,能否产生免疫功能尚不能判定。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脾外伤已成为保脾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5],总成功率在90%以上[6]。对术后诊断的医源性脾损伤,在血流动力学稳定,B超、CT检查确定Ⅰ、Ⅱ级裂伤者,采用保守治疗同时CT动态监测出血情况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手段。本组1例术后诊断的Ⅰ级脾裂伤,经输血等对症治疗获得成功。但对Ⅲ、Ⅳ级脾裂伤的非手术治疗应持审慎态度,以免造成失血性休克不能纠正的严重后果。

    参  考  文  献

    [1]乔海泉,姜洪池,代文杰.脾损伤新分级的意义[J].腹部外科,2001,14(4):197198.

    [2]张轶斌.222例脾损伤的原因、诊断和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8,4(6):365367.

    [3]张彪,姜波键,王大铮,等.医源性脾损伤的防范及处理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2):731732.

    [4]姜洪池,乔海泉.脾脏功能与保留性脾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2):709710.

    [5]杨贵银,张乾光,马敏波,等.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治疗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3):191.

    [6]Ravera M,Cocozza E,Reggiori A.Blunt splenic rupture:experience in a preserving nonoperative orientated care team in tropical hospital[J].S Afr J Surg,1999,37(2):4144.

    1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云南  临沧  677000)

    2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外科  (云南  昆明  6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