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2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342次

文章摘要:

作者:卢辉俊,刘安重,王道荣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血管外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关键词】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24~76岁,平均54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发病距治疗时间2h~28d,平均34.6h。本组单发栓塞20例,双侧股动脉栓塞2例,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例。股动脉最多见占45.8%,动脉占12.5%。动脉栓塞部位:共20条动脉,其中股动脉11条(45.8%),动脉和髂动脉各3条(各占12.5%),足背动脉和肱动脉各2条(各占8.3%),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及腹主动脉各1条(各占4.2%)。

    1.2  病因  心源性者16条,占66.7%;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4条,占16.7%;其它4条,占16.7%。

    1.3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患肢剧痛、麻木,栓塞远端皮肤发凉、发冷、苍白且进行性加重,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动脉甚至股动脉搏动消失,部分患肢出现皮肤花斑样改变或肢体(足趾)坏死。

    2  结  果

    2例患者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16例局麻,4例硬膜外阻滞麻醉。其中18例股动脉或肱动脉横行切口,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远端动脉回血满意,再向近远端动脉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30~60ml,尿激酶25万U。血栓6~60cm。2例骨折患者合并胫前后动脉栓塞,直视下3F Fogarty导管取栓后行血管端端吻合。术后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凯时注射液20μg,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非风心房颤且有继发血栓形成病人加用尿激酶50万U/d。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缺血时间较长,行膝下截肢术。余肢体远端皮温颜色均恢复,17条动脉搏动恢复,术后3条肢体出现不同程度功能下降,5条患肢肿胀明显,施行小腿筋膜切开减压。死亡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栓塞、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各1例。

    3  讨  论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多起病急骤,其栓塞部位远端血供完全或不完全中断,病情变化快,后果严重时手术是首选方法,一经确诊,有取栓手术适应证者,应立即手术取栓。手术时机越早越好,最好不超过6~8h。资料表明,肢体缺血时间6~12h,病死率约19%,救肢率93%;肢体缺血时间12~48h,病死率高达31%以上,救肢率78%。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动脉栓塞,易掌握,创伤小,对循环影响小,安全,可取出腹主动脉至胫后动脉的所有栓子。发病时间较长者,取栓成功后应常规辅以局部肝素生理盐水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提高肢体存活率,降低截肢率。

    栓塞超过8h只要没有出现张力性水泡或坏疽,感觉没有完全丧失或者处于濒死状态,也应争取手术取栓。本组1例,栓塞28d,患肢没有坏死,取栓后肢体功能完全恢复。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所致动脉急性阻塞肢体缺血极为严重,动脉硬化斑块常取栓不彻底,粗糙内膜面容易继发新的血栓形成。取栓后加做动脉旁路转流术等血管重建术,同时辅以术后适当的抗凝、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治疗。本组4例中3例加做了股动脉粥样斑块剥脱术,1例加做了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皆取得了预期效果。

    肢体缺血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患肢动脉供血恢复后会出现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措施:①尽可能短时间内恢复肢体血流灌注;②出现肌筋膜室综合征者,应立即行皮肤及深筋膜切开减压术;③去除氧自由基;④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急性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早期应大量补液和应用碱性药物,适量的利尿剂,并监测肾功能变化,一旦发现有ARF表现,应尽早行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