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分离团注技术在CT尿路成像检查中的优势探讨

发表时间:2014-07-02     浏览次数:485次

文章摘要:目的 探讨在CT尿路成像(CTU)检查中应用分离团注技术提高全程尿路显示情况的优势.方法 选择行CTU检查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CTU检查中行分离团注技术,对照组行单次团注技术,扫描包括常规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延迟期,延迟期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全程尿路,分析比较两组成像质量.结果 对照组肾盂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显示优12例(40.0%,12/30),良17例(56.7%,17/30),可1例(3.3%,1/30),观察组肾盂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显示优23例(76.7%,23/30),良7例(23.3%,7/30).两组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输尿管起始部CT值为(238.6±82.5) HU,输尿管中下段为(245.9±112.3) HU;观察组分别为(239.0±93.8)、(235.3±74.6) 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团注技术对于尿路结石的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分离团注技术进行CTU检查,使第一次造影剂注射剂量相对减少,在降低患者造影剂反应的同时,又可获得优质的可用于诊断的清晰的全程尿路影像.

泌尿系统疾病种类较多,且泌尿系统位于后腹膜,与周围组织缺乏对比,以往检查多以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孟造影、B超等为主,容易受腹部条件的影响,不能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情况。近年随着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尿路成像(CTU)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检查,但有时由于患者的自身原因以及输尿管的自然蠕动,使延迟期输尿管无法全程清晰显示纠。为此,本研究通过对30例行分离团注技术与30例行单次团注技术的全程尿路显影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分离团注技术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60例行CTU检查患者,其申男32例,女20例,年龄21~83(60.3±9.8)岁。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CT检查前未进行有创性检查或治疗。临床疑有肾占位性病变、泌尿系统结石或其他肾实质异常,患者多有血尿、腹痛、梗阻等症状,需要对其进行全尿路增强CT检查以明确诊断。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O例,观察组在CTU检查中行分离团注技术,对照组行单次团注技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仪器设备:检查用飞利浦Bmliance16排螺旋CT机。球管旋转速度0.8s,电压120kⅤ,管电流200~300mA,螺距1.39,扫描层厚10mm,重建图像1mm,标准重建算法

3方法:对照组采用高压注射器上肢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320mgI/nll,总量为53~100nll,注射速率为3.0~3.5m,注射造影剂后进行3期扫描;观察组使用的造影剂及注射速率同对照组,只是在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适当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即使用20~BO nll造影剂,在进行常规平扫、皮质期、髓质期扫描后要求患者排尿,延迟约20mh后,再进行延迟期扫描,在进行延迟期扫描前需再注射10~15ml造影剂。扫描前嘱患者饮水sO0~1000ml,等患者有膀胱充盈感觉后,进行CT扫描。扫描范围从肾上极到耻骨联合下缘,屏气后螺旋采集。

4图像显示方法:在AW4.3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Ⅴ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在具体使用中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重建技术。

5,图像评判方法:由2名具有多年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两组病例中输尿管全程三段进行优、良、可、差4级标准评判,包括显影质量(显影长度及尿路管腔的扩张度)。优:两侧输尿管全程充分显示;良:一侧输尿管上`中、下某一段显示不佳;可:两侧输尿管的某两段显示不佳;差:两侧输尿管的一侧显示不佳或不显示。同时两组在输尿管的起始部及中下段测量CT值,并取平均值。避开靠近血管或各段输尿管的连接部,以避免输尿管受压或处于正常生理狭窄区。

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莎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显影质量比较:对照组肾盂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显示优12例(400%),良17例(56.7%),可1例(3.3%),观察组肾盂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显示优z~s例(%。7%),良7例(20.3%)。两组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2。

2.两组输尿管起始部及输尿管中下段CT值比较:对照组输尿管起始部CT值为(2386±眨5)HU,输尿管中下段为(205.9±1⒓3)HU;观察组分别为(209。0±93.8)、(2as.3±zzI.6)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s).

3.3.两种团注技术对于尿路结石的显示:两种团注技术对于尿路结石的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无明显差异,见图3,4。

讨论

在CTU检查中,为提高输尿管的显影度和扩张度,有学者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静脉推注0.9%氯化钠、压迫输尿管中段等,对于输尿管显影有一定的帮助,但工作流程比较繁琐,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劣。本研究CTU检查是指经静脉注人造影剂后,利用CT对受检层面进行连续的容积扫描,经肾脏的分泌功能使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充盈,可显示肾皮质、肾髓质、输尿管全程及膀胱的图像信息,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一次获得整个立体显示的泌尿系统成像技术,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对肾、输尿管及膀胱病变的诊断,对泌尿系统的病变不容易漏诊,适合于泌尿系统微小病变的检查四。但这一技术也有缺点,在进行延迟期的扫描时,在采集图像时由于输尿管的自身蠕动收缩使这一段的输尿管中无造影剂充盈,而呈现缺如现象。有些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原因无法控制排尿,在控制时间方面很难掌握。有的学者先行CT间隔平扫观察肾盂、输尿管充盈情况,来确定扫描时间。因此利用分离团注技术正好克服了这方面的缺陷,使造影剂能在原来排泄的基础情况下,再一次加量通过,使输尿管显示更为良好,提高了泌尿系统全程显影的几率。在延迟期时嘱患者再饮水及缓步走动,也可促进对比剂的排泄囵。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肾盂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显示优的比例占佃.0%,而观察组优的比例占%.7%,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输尿管起始部及输尿管中下段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文献报道在平扫图像上发现的尿路结石患者中仅有60%能在其后的增强扫描和排泄期图像上看到,当输尿管含有一定浓度的对比剂时,会掩盖输尿管结石,而分离团注技术与单次团注技术在此现象中无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两次分离团注,使前一次的造影剂量相对减少,延迟期注射时造影剂量也相对少,而且又经过充分排泄相比前一次大剂量的注射比较,患者的过敏反应也相对减少了。有研究使用分离团注双期扫描,前一期使用5Oml,后一期使用20ml,共120ml造影剂因,这一剂量大于传统单次团注剂量。

在本研究中,所有应用分离团注技术患者,前一次使用90~SO lnl造影剂,延迟期使用10~15血造影剂,总剂量<100ml,在延迟期嘱患者再饮少量水,可加速造影剂在肾脏的代谢,可明显降低患者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综上所述,由于造影剂排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但分离团注技术在CTU检查中对于输尿管的显影长度、扩张程度及减少患者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比传统单次团注技术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杭,王国民.CT尿路成像和IVU检查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比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06):402-404.

[2]Raman SP,Horton KM,Fishman EK.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optimiz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with 3D reconstructions[J].Abdominal Imaging,2012,(06):1129-1140.

[3]陆晓梅,卢再鸣.腹部脏器CT灌注成像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6):55-57.

[4]潘家骅,陈海戈,曹明.腹部螺旋CT平扫在上尿路真菌感染并发梗阻诊治中的意义[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07):514-516.

[5]丁宁,王彬,许开元.多排螺旋CT同步肾动脉和肾盂输尿管显影在腔镜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03):213-217.

[6]胡娟,王鹤,王霄英.双能CT成像在分次团注双期CTU中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2,(03):259-263.

[7]王鹤,孙晓伟,王继琛.正常集合系统分次团注双期与传统单次团注多期CT泌尿系造影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11):2076-2080.

[8]帅桃,李真林,邓莉萍.分次团注结合虚拟平扫技术在泌尿系统CT造影成像中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4):58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