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263例首次脑梗死的性别差异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7     浏览次数:357次

文章摘要:目的 观察首次急性脑梗死的性别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63例首次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病例263例,其中男156例,女107例。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当(P>0.05);心肌梗死在男性患者中更为常见(男8.3%,女1.9%, P

作者:张志坚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湛江 524001

【摘要】  目的 观察首次急性脑梗死的性别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63例首次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病例263例,其中男156例,女107例。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当(P>0.05);心肌梗死在男性患者中更为常见(男8.3%,女1.9%, P<0.05),而心房纤颤(男17.9%,女30.8%)和高血压比例则以女性患者为高(男69.9%,女82.2%, P<0.05),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两性无明显差别。女性心源性脑栓塞更常见(男16.0%,女26.2%,P<0.01),腔隙性脑梗死则以男性多见(男24.4%,女14.0%,P<0.05)。首次脑梗死男性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女性(P<0.01),但男女间的NIHSS,GOS评分则无明显差别;首次脑梗死两性患者的梗死病灶大小和部位相似。结论 首次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某些危险因素、梗死亚型、梗死特征上存在一些性别差异,这将有助于加深对脑梗死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水平。

【关键词】  急性脑梗 性别 回顾性研究

  许多疾病中可以观察到存在性别差异,但目前关于脑血管意外中性别差异的研究多为国外报道,国内研究不多[12],本研究回顾了我院就诊的首次脑梗死患者的病历,就其性别差异和其对脑梗死严重程度、梗死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梗死院患者,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2)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1)外伤性脑梗死;(2)脓栓性脑梗死;(3)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造成的梗死。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水平、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头颅CT或磁共振,并以TOAST分型法[3]、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法[4]对入选患者进行脑梗死分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及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的评分标准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共收集263例,其中男156例,女107例,年龄35~96岁,平均(67.4±8.6)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67.6±9.2)岁,与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7.0±6.6)岁相当(P>0.05)。在伴发疾病中,心肌梗死以男性为多,而心房纤颤和高血压的比例则以女性为高(P<0.05)。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两性间无明显差别。
   
  表1  首次脑梗死患者伴发疾病比较(略)

  男女比较,*P<0.05,余P>0.05。

  2.2  首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亚型的性别差异
   
  首次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及OCSP分型均因性别而有所不同,女性心源性脑栓死更为常见(P<0.01),而腔隙性脑梗死则以男性为多见(P<0.05),见表2。
   
  表2  首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亚型的性别差异比较 (略)

  男女组比较,*P<0.05,余P>0.05。

  2.3  首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梗死特性的性别差异
   
  首次脑梗死男性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女性(P<0.01),但男女间的NIHSS,GOS评分则无明显差别;首次脑梗死两性患者的梗死病灶大小和部位相似。详见表3、4。
  
  表3  首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评分的性别差异比较(略)

  男女比较,*P<0.01,余P>0.05。
   
  表4  首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特性的性别差异比较(略)

  男女比较均P>0.05。
   
  3  讨论
   
  由于心血管研究学者的努力,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别差异已经得到了大量而且肯定的数据[5],但在中风患者,少有资料能清楚地阐明不同性别间的异同。既往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事件时,很多危险因素在两性之间是一致的,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及TIA发作。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性别可能有不同的血管危险因素。一些研究认为高血压在女性中风患者中较男性更为常见[67];但另外一些研究却没有发现这种差异[8]。Worrall等[7]认为,糖尿病在女性中风患者中发病率更高,但其他研究却观察到在男性中风患者中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6],更有些学者认为,在此问题上两性间并无差异[8]。
   
  我们的研究显示,首次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存在一些性别差异。首先,女性患者有更高的高血压患病率、房颤发生率和较低的心梗患病率,而在糖尿病和血脂方面无性别差异,这与国外一些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似[9]。本研究尚发现,心源性脑栓塞女性更常见,而腔隙性脑梗死女性则较男性为少(P<0.05),国外亦有类似报道[8]。前者可能与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发生率有关,后者却颇为令人不解,因为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而多数研究(包括本研究)表明女性患者更常患高血压。这种现象或许与TOAST分型的腔隙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有关。TOAST分型的腔隙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要求有典型或不典型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而事实上高血压致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常可表现“静默”,故而可能有部分影像学上为腔隙性脑梗死而临床上无表现的女性患者被排除在此亚型外。在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部位方面,除BI外,本研究未发现有男女差异。BI为评估患者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指标,BI越高,患者越有可能在康复治疗中受益,预后可能更好,本研究发现男性患者的BI比女性高 (P<0.01),虽然未作预后方面的性别分析,但高BI提示男性病残率可能比女性小,此与既往结论相符[10]。另外,本研究发现,女性患者首次中风发病年龄与男性相当,而当前国外几乎所有报道均为女性发病年龄要较男性大约5~6岁[10],并且这一特点已得到广泛认同,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相异,究其原因,是否与本地高龄女性的健康较高龄男性更不能得到重视,而使患病后未能及时送院有关?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迄今为止,中风患者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并没有在性别上加以区别,通过性别差异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如我们的研究所示,脑梗死女性患者的预防应该更强调心房纤颤的防治及抗凝药物的使用及高血压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志静, 吴敬.脑梗死首发病例年龄、性别分布及病死率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6):281282.

  [2] 田有勇, 邓晓玲,汤翠菊, 等.不同性别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 12(22):7880.

  [3] Adams H P Jr, Bendixen B H, Kappelle L J, et al. Classificat ion of subtyp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definitions for use in a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TOAST: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J]. Stroke, 1993,24(1):3541.

  [4] Bamford J, Sandercock P, Dennis M,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linically identifiable sub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J]. Lancet,1991,337(8756): 15211526.

[5] Keller K B, Lemberg L. Gender differences in acute coronary events[J]. Am J Crit Care, 2000, 9(3):207209.

  [6] HolroydLeduc J M, Kapral M K, Austin P C, et al. Sex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stroke patients[J]. Stroke, 2000,31(8): 18331837.

  [7] Worrall B B, Johnston K C, Kongable G, et al. Stroke risk factor profiles in African American women: an interim report from the AfricanAmerican Antiplatelet Stroke Prevention Study[J].Stroke, 2002,33(4):913919.

  [8] Sharma J C, Fletcher S, Vassallo M. Characteristics and mortality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are there any gender differences[J]. J Gender Specific Med, 2002,5(3):2427.

  [9] Arboix A, Oliveres M, GarciaEroles L, et al.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J]. Eur Neurol,2001,45(4):199205.

  [10]Kevin M. Sex Differences in Stroke Severity, Symptoms, and Deficits After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07,16(1):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