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多种查对方式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330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患者采用多种查对方式在预防护理差错中的效果。方法:灵活运用反问式查对、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及呼叫查对3种查对方式对门急诊输液患者进行查对。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采用多种查对方式不但能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还使护患沟通更自然,患者感到被尊重。

随着人们对护理安全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1,护理人员也不断增强了对护理风险防范的意识,为了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查对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由过去的呼叫查对,反问式查对,到患者参与查对。我科自2012年开始对门急诊输液患者联合使用上述3种查对方式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护士18,其中主管护师6,护师7,护士5,均为女性,年龄2048,平均33岁。学历:除1人为本科外,其余均为大专。2011年门急诊输液27 080人次,2012年门急诊输液40 523人次。

1.2方法

1.2.1患者参与药物的查对:患者或家属从药房领取药物交给护士后双方进行查对,护士仔细检查药物的名称、剂量、质量、有效期及批号,并告知患者或家属当天输液的瓶数。如果遇到有同名同姓的患者则在输液卡上附注患者的年龄及地址,护士操作时同时查对上述信息。

1.2.2操作时查对:查对制度要求进行“三查七对”,在临床中我们灵活采用了3种查对方式。护士首先在操作(输液、接液)前采用反问式查对: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患者回答确认;然后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确认:让患者或家属查看输液卡姓名,确认患者身份正确后再进行操作;护士进针前和操作后采用恰当的称呼重新核对患者的姓名。操作结束后护士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所用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同时告知患者现滴注的是第几瓶液体。

1.2.3保证多种查对方式的落实:采用询问输液患者、现场观察护士操作过程、护士长及质控成员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落实。

2 结果

采用多种查对方式对门急诊输液患者进行查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均为漏接液,后经发现重新给患者输上。见表1

3 讨论

查对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差错事故的护理核心工作制度[2]。《2008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提出的目标一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十是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3]。做好查对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在护理操作时进行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但在日常实践工作中,单独使用一种查对方式都有不足之处。

使用呼叫查对容易因地方方言不同、小儿患者哭闹、医院环境嘈杂等原因,使患者听不清而造成护理差错[4,单独使用反问式查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患者听错而产生差错的风险,但是在结合“三查七对”制度使用时,在短时间内3次同时使用,会使交流变得很不自然,患者在受到连续询问后也可能因缺乏对查对制度的了解而感到厌烦,会觉得护理人员不重视自己的回答,甚至怀疑护理人员记忆力有问题。单独让患者自己核对确认,患者会认为护士对工作不负责任。

赵文芳认为静脉输液环节质量管理任务艰巨,不但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还要加强查对、增强沟通,才能保证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得到安全、有效[5]。

我们把多种查对方式灵活运用于门急诊输液患者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查对,既符合查对制度的要求,也符号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不但可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可使整个操作查对流程更自然、亲切,患者感到受尊重,被重视,让患者感到满意和放心。因此,我们认为多种查对方式可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梁启玲.反问式查对流程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8):2173.

2]魏小妹,赵庆华.患者参与查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J.护理研究,2010,248):2036.

3]中国医院协会.2008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N.健康报,2008.

4]王海峰,高艳,卞来兄.在门急诊输液中的查对方法的改进[J.护理研究,2012,262557.

5]赵文芳.输液环节缺陷管理与对策[J.吉林医学,2010,31(18)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