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64例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330次

文章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合性分析124例急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实施院前急救的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急救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措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急性左心衰竭在临床上是一种极为多见的危急重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汗、发绀、咯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迅速发展成心源性昏迷和心源性休克,最终导致死亡[1]。本文选择20105~20129月在我院实施急救的6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整合性分析20105~20129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64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64例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3~85岁,平均69岁。本组患者依据心功能Killip标准实施分级:102例为KillipⅢ级,22例为KillipⅣ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病原因等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抵达救治现场后立即采取吸氧、给予硝酸甘油口服等基础性急救措施,然后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实施常规急救工作。

1.2.2观察组:6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抵达救治现场后立即展开相应的院前急救工作,以有效稳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具体操作方法:取端坐位,仔细询问和记录患者的病史,同时予以高流量吸氧,适时构建良好的静脉通道,然后予以吗啡镇静,实施扩血管、强心和利尿处理。给予0.2 mg左右的西地兰稀释液做静脉推注,密切监测心电图,接着再予以30 mg左右的呋塞米做静脉推注,以予硝酸甘油做静脉滴注。如果患者存在双肺哮鸣音,则给予5~10 mg地塞米松做静脉滴注。院前急救完成后原地密切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确定已得到有效缓解后立即送往医院,抵达医院后实施常规急救工作。

1.3疗效评价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已得到显著缓解,检测血氧饱和度≥95%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得到良好减缓,检测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出现病情加剧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采用χ2表示计数资料,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4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60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644367.21828.134.795.3①对照组602948.32236.791585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汗、发绀、咯痰、呼吸困难等,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心源性休克[2]。通过心脏听诊发现存在奔马律,检查体格发现双肺有大水泡音和中水泡音,同时合并有哮鸣音。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危重,加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急救人员抵达救治现场时一定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的发展。

总而言之,急救人员抵达救治现场后,应立即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扩血管、强心和利尿等基本性处理措施,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就地予以相应治疗,以稳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急救的成功率,降低疾病的致死率,这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艾力·依明,李祖美,林小波.5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救治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8):35.

2]潘彩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