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92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4     浏览次数:356次

文章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92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对脑出血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9年10月—2011年3月急诊科院前急诊救治的92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 例经急救车进行院前急救,3 例抢救无效死亡,接受现场急救措施后,送往住院部接受治疗;24 例未经院前急救,5 例死亡。未经院前急救的病死率(20.8%)明显高于院前急救(4.4%)。结论: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死亡的关键因素。

作者                单位

陈烜  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09

张栋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 岁的老年男性[1]。临床上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且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有效的现场抢救,不但能够阻止病情恶化,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还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急诊科2009年10月—2011年3月92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58 例,女34 例,年龄39~84 岁。其中49 例为急、危、重症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2 例(56.5%),有冠心病病史19 例(20.6%),有脑梗死病史14 例(15.2%),有糖尿病史7 例(7.6%)。68 例进行了院前急救,由急救车接回,24 例为患者发病后自行送到医院就诊。

1.2 临床表现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发病于情绪激动、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等活动状态下,从而引起血压短时间内剧烈升高,极少数发生于安静状态时。本组92 例,活动中发病者53 例(57.6%),情绪激动下发病24 例(26.1%),安静状态下发病15 例(16.3%)。发 病后临床表现:头痛、呕吐81 例(88.0%),偏瘫54 例(58.7%),双侧瞳孔不等大43 例(46 .7%),意识改变39 例(42.4%),言语不清32 例(34.8%),巴氏征阳性48 例(52.2%),脑 膜刺激征阳性21 例(22.8%),大小便失禁9 例(9.8%)。经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壳核出血 48 例,丘脑出血21 例,脑干出血12 例,小脑出血7 例,其他部位出血4 例。

1.3 急危重症脑出血的诊断依据

患者在发病或者救治过程中突发剧烈头痛、昏迷等,且病情进展快,在短时 间内恶化,血压迅速升高到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患者可出现 呕吐、高热、大汗、昏睡、巴氏征阳性等症状。脑出血患者出现脑出血,同时伴有急危重症 中的任何一项临床表现时就可诊断为急危重症脑出血。

1.4 急救措施

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需要急诊科医护人员同心协力来完成,医生和护士到达急救现场后,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和体格进行认真检查,结合患者的发病过程和病情特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积极开展急救医疗措施。

2 结  果

92 例患者中,68 例经过院前急救,其中3 例因病情重、出血量大,最终抢 救无效死亡;24 例未经院前急救,其中5 例死亡。未经院前急救的病死率(20.8%) 明显高于院前急救者(4.4%)。

3 讨  论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底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先使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在内膜与内弹力层之间形成无结构物质,导致血管壁张力丧失并有纤维素性坏死,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即是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出血,从而在短时间内引发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有效减低死亡率显得非常重要。

3.1 现场准确判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抢救的成功与否,重点在于医生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有限的病史和辅助检查,对患者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血压骤升、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意识模糊或昏迷等表现,做出初步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高血压性脑出血尚需与脑梗死、脑动脉瘤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等鉴别。

3.2 保持呼吸道畅通

确保呼吸道通畅可使患者顺利呼吸,避免出现因缺氧而出现昏迷。急救时可把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便于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从而防止因窒息而造成的死亡。

3.3 有效地降颅压,消除脑水肿

高血压脑出血是造成颅内压升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脑水肿可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并导致脑疝,是脑出血主要死因。急救治疗的目标是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避免出现脑疝。常用20%甘露醇125~250 mL快速静脉滴注,隔6~8 h进行1次,并配合呋塞米20~40 mg静脉注射。

3.4 辅助治疗

当脑出血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时需给予镇静剂,同时应禁食24~48 h,之后放置胃管。

总之,及时而有效的现场急救,可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在到达住院部接受系统治疗前,急救措施虽然只是短时间的,但院前急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国伟.现代急诊内科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99.

[2],刘小红,徐小文,沙银娟.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3):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