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经皮刺激迷走神经左侧耳支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8-20     浏览次数:305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刺激迷走神经左侧耳支(TVNS)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 14只成年犬,麻醉后双侧第4肋间开胸,心房快速起搏6 h诱导心房急性电重构。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TVNS组(n=7)。TVNS组在心房快速起搏时同时给予20%阈强度的TVNS,TVNS引起窦性心率减慢的最低电压为阈强度电压。在基础状态和每小时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

  最近系列研究表明迷走神经低强度刺激可抑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行迷走神经刺激仪需行外科手术植人电极包绕颈部迷走神经进行电刺激,由此可能带来神经损伤、创伤、感染等副作用,局限了其临床应用,笔者拟探讨经皮刺激迷走神经左侧耳支(transcutaneouselectricalstimulationofleftauricularbranchofthevagusnerve,TVNS),一种无创非侵袭性的方法来抑制房颤。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模型制作14只健康成年杂种犬,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中心提供。经戊巴比妥钠麻醉,气管插管后呼吸机给予持续正压通气。建立动、静脉通道,开胸放置电极,以通过快速心房起搏建立房颤模型,详见参考文献。
  1.2实验步骤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只,行6h的快速心房起搏;TVNS组7只,取左侧卧位,将自制片状双极电极贴放在犬左耳外耳廓耳屏部,连接Grass刺激仪(型号S88),在行6h快速心房起搏的同时给予TVNS(频率:20Hz;脉宽:1ms)。刺激引起窦性心率减慢的最低电压为阂电压,选择阂电压20%的强度进行TVNS}2组在基础状态和每小时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oERP的测定详见参考文献[2],ERP离散度是通过计算所有记录部位ERP的变异系数(标准差/均数)所得出。
  1.3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x士)表示。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软件分析,多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后提示差异有显著性则两两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ERP的变化14只犬均顺利完成实验,对照组经6h快速心房起搏后各部位的ERP均缩短,见表1}TVNS组各部位ERP无明显变化,见表202.2ERP离散度的变化对照组经6h快速心房起搏后ERP离散度逐渐上升。TVNS组各部位ERP离散度无明显变化,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发现TVNS可抑制快速心房起搏导致的心房、肺静脉各部位ERP的缩短;ERP离散度的增力。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在体表的唯一分支,主要分布在耳廓,与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之间有密切联系。耳迷走神经投射到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等神经中枢,是耳一迷走神经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甲区迷走神经末梢与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有直接投射关系。TVNS激活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神经元放电。而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初级传人中枢是孤束核,并且通过迷走神经背核发出迷走神经传出冲动。故通过激活耳屏区传人性迷走神经进而促使传出性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从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最终抑制炎症反应。
  因此笔者推测TVNS介导的胆碱能抗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抑制房颤的机制之一。有研究表明,作为上游成分的迷走神经刺激可调控相对作为下游成分的星状神经节和心脏自主神经节的活性川。而星状神经节和心脏自主神经节的激活是房颤的重要机制,消融星状神经节或心房自主神经节可抑制房颤,故笔者推测TVNS可能通过“心脏神经系统等级调控”的抑制了下游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房颤的效果[5]。
  TVNS在临床目前多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难治性癫痛,抑郁症等「6]。本研究发现TVNS可显著改善房颤急性电重构,这种无创非侵袭性的神经刺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Shen MJ,Shinohara T,Park HW, et al.Continuous low-level vagus nerve stimulationreduces stellate ganglion nerve activity and paroxysmal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inambulatory canines. Circulation . 2011[2] Choi EK,Shen MJ,Han S,et al.Intrinsic cardiac nerve activity and paroxysmal atrial tachyarrhythmia in ambulatory dogs. Circulation . 2010[3] K.A. Sluka,D. Walsh.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basic science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The Journal of Pain . 2003[4] Yu L,Scherlag BJ,Sha Y,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atrial electri-cal remodeling and autonomic remodeling:How to break the viciouscycle. Heart Rhythm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