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及其机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4-06-04     浏览次数:252次

文章摘要: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通过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药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了许多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这为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客观依据。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Chinese medicine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through to the recent literature relate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as the remarkable effect,and by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organic combine research,reveals a lot of hypertension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nction mechanism,thi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provides objective basis.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高血压病是人类心脑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1亿人患有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健康威胁甚大,因此,其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为发挥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作用,有必要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施治规律以及探讨其作用机制。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1 中医药治疗

周氏等[1] 认为瘀血内阻是高血压病形成的重要环节。瘀血内阻,势必造成血脉不通,故而中医辨治高血压病,务必注重祛瘀通脉之法。(1)祛痰化浊通脉:痰浊蕴盛,清阳不升,清窍被蒙。治宜化痰降浊兼以平肝通脉。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2)健脾化痰通脉:脾虚不运,水湿内停,凝聚成痰,生为脂浊,阻滞血运,血压升高。治当健脾培中,以助运化,加用祛痰化浊通脉之品,以治其标。方选二陈汤化裁。(3)平肝化痰通脉: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灼津生痰,痰火相煽,肝阳亢盛,必致血压升高。治当平肝降火,化痰通脉。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4)祛瘀化痰通脉:痰阻经脉,经气不利,血行不畅,必致瘀血;而瘀血内阻,脂浊不行,又必加重痰壅,痰瘀互结,血液循环受阻,高血压病便因此产生。治当祛瘀化痰并举,涤脂通脉兼顾。方选桃红四物汤化裁。(5)补肾化痰通脉:肥胖之躯,多痰多脂,而痰脂形成与肾关系密切。肾阳不足,常致脾土失温,水谷精微无以运化,产生痰脂湿浊,必生疾患。当以温肾健脾、化痰通脉为务。方选二仙汤合二陈汤化裁。如属肾阴不足,又兼痰浊,治疗既要护阴生津,滋水涵木,又要化浊降逆。方选杞菊地黄汤类加减治疗。李氏等[2]认为,痰浊是高血压病主要病机。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痰、瘀、虚五证。近年临床所见痰浊型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而健脾化痰是高血压病主要治法。(1)健脾和中,燥湿化痰:适用于脾失健运,中湿不化,痰浊内生所致的高血压病。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2)平肝潜阳:适用于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不潜,肝风内动,克伐脾土,聚湿生痰,痰火上扰所致高血压病。治以清热化痰,平肝潜阳。方用黄连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3)健脾化痰,补肾滋阴:中老年人肾气亏虚,阴精虚少,虚火内灼,炼津成痰,痰浊壅遏,扰乱清窍而致血压升高。治以健脾化痰,补肾滋阴。方用六君子汤合杞菊地黄丸加减。龚氏[3]认为,阴虚阳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血压病的病机基础。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阴不潜阳,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风阳上扰多属虚因而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导致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申氏等[4]认为,肝阳上亢型治疗当以清肝镇逆为主,清肝选用龙胆草、夏枯草、黄连、黄芩;镇逆用生赭石、灵磁石;止晕选用钩藤、菊花、芍药;咸寒清热用羚羊粉、犀角粉或广角粉。黄氏[5]以镇肝息风汤加羚羊角、钩藤为主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5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邓氏[6]用自拟平肝降压汤9 羚羊角、钩藤、葛根、川芎、地龙、灵磁石等:,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病60例,疗效显著。董氏等[7]以自拟复方降压汤9 石菖蒲、郁金、远志、桑寄生、夏枯草、白藜蒺等:加石决明、生地黄、菊花、茯神、夜交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效果显著。翁氏等[8]采用平肝为君,泻肝为佐,疏肝为使组成的基本方治疗肝阳上亢证与阴虚阳亢证取得较好效果。柴氏等[9]认为肝阳上亢宜平肝息风,药用珍珠母、生石决明、白芍、夏枯草、天麻、钩藤、磁石等。付氏等[10]采用吴茱萸80g 研细末,分成8 份,每晚睡前分别敷劳宫穴、右涌泉穴,次日晨起时去掉,左右交替更换4 次,血压很快恢复正常。邓氏等[11]认为,脾虚是该病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脾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肝木失其寄养,则风木自动,终致血压升高。治法上当以健脾益气升清为主,合以降浊化瘀等,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黄芪、葛根等。如气虚严重可加入小量升麻、柴胡等升提之品以恢复脾之升清功能,加入厚朴、陈皮、车前子、莱菔子等降胃以助脾之升;苔腻可加入半夏、苍术、厚朴等;气机不畅者可加入香橼、佛手等理气;瘀血可加入全当归、丹参、鸡血藤等养血活血之品。梁氏[12]认为,活血化瘀法在疾病的治疗中应贯穿始终。本病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且病程较长,易致血瘀,瘀血内生,更加重病情,促病恶化,病由肝肾可及心脑多脏发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此属中医学“血瘀”范畴,脉络痹阻亦可致络破血溢,故在治疗中应活血化瘀,阻止和延缓病情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治疗并发症。常用当归、赤芍、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虫等,活血而不破血,久用则需配伍养血药物,活血而不伤正。田氏等[13]认为,痰瘀互结症在高血压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主要临床证类;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的启动和促进因素,痰瘀同治应贯穿于平肝潜阳、镇肝息风等治法中。痰瘀同治有利于平肝潜阳镇肝息风,也有利于滋水涵木,可谓痰瘀同治为治疗的治则的前提和基础。并自拟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组方为桑寄生、制何首乌、牛膝、茶树根、益母草、生山楂、菊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泽泻、石决明、葛根等。阴虚火旺较重者加生地黄、麦冬;肝肾阴虚较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肝火较重者加黄芩、夏枯草;眩晕重者加天麻、钩藤;头痛甚者加川芎、蔓荆子;耳鸣甚者加石决明、石菖蒲;心悸、失眠等加夜交藤、酸枣仁;大便不畅加制大黄、决明子。每日1剂,水煎分服,连服2个月。

2 作用机制研究

2.1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部分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体内儿茶酚胺增多。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脏兴奋,射血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可以从阻断神经节、抑制神经递质释放、拮抗相应受体等环节而发挥降压作用。于首元,通过握力等长应激实验和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测定发现,牛黄降压丸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交感兴奋。且实验结果提示是通过抑制循环中内分泌激素PRAE的释放抑制交感兴奋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得血压在应激状态下亦能保持稳定,从而平衡控制24h血压水平。葛根素腹腔注射能降低SHR的血压、心率、血浆肾素活性,作用机理为阻断β受体。

2.2 改善肾性水钠储留:肾性水钠储留是SHR发生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正常肾脏通过利钠作用维持血管内容量和调节血压,有些患者肾脏利钠作用被干扰,可引起水钠储留,血压升高。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排钠利尿造成体内钠和水的负平衡,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而使血压下降。如大麻水提液可使麻醉大鼠动脉血压分别下降15%和38%,同时尿量分别增加11%和84%,尿钠排泄分别增加28%和143%。由钩藤和罗布麻有效成分组成的复方降压片有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ANP含量有关。张笑丽等研究表明,首乌降压胶囊能显著升高血浆ANP、CGRP水平,从而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2.3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肾素可使血管紧张素原形成血管紧张素II,Ang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中最终的活性物质,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能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加重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进展。李景新等发现沙苑子总黄酮对RHR有明显降压作用,并且使血浆AngII受体水平明显降低,说明其降压机理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2.4 对钙离子通道的作用:在血管平滑肌上对药物敏感的钙通道有两种,即电压依赖性钙通道(PDC)和受体调控性钙通道(ROC)。激活PDC,引起细胞外钙内流;激活ROC,引起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结合钙的释放,使胞浆游离Ca2+浓度增高,通过与调钙素结合,可使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致平滑肌收缩。黑爱莲等研究表明随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可显著降低平滑肌细胞静息Ca2+浓度,并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高K+引起的细胞内Ca2+的升高,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5 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黄及其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显示,大黄及其复方可以通过降低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游离脂肪酸,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降低胰岛素水平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多因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吴启锋等证实半夏白术天麻汤不仅能明显改善EH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血压的稳定下降,而且还明显改善IR以及降低血脂。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开阔了治疗途径,通过研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辨证思维和用药,使更多患者早日康复。目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机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中药的降压机制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中药复方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这是中医药的优势,但尚需大量临床资料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因此,今后应加强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中药复方进行系统的、多层次的、多靶点的、多效应的系列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研究中药降压机理,并筛选出更为有效的中药复方及其有效组分。

【参考文献】

[1] 周发强,胡永瑞.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体会[J].陕西中医,2005,26,(10):1128.

[2] 李洁,王健.从痰论治高血压病[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235.

[3] 龚一萍.肝阳上亢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10(10):939.

[4] 申海明,冯美秀,邢锡波.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J].实用中医方剂文摘,2006,11(5):123-124.

[5] 黄观灵.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60 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0(10):632-634.

[6] 邓娟.自拟平肝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79 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3,22(10):29.

[7] 董文芳,金弋.自拟复方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19(9):30.

[8] 翁伟强,潘其民,梁清华.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5(5):266-267.

[9] 柴瑞霁,柴浩然.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J].山西中医,2005,10(4):10-12.

[10] 付景洲,贲玉林.单味吴茱萸治疗高血压100例[J].吉林医学信息,2006,13(1):630.

[11] 邓国琼,邓德强.益气升清法在高血压病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630.

[12] 申志敏,梁贻俊.从中医论治高血压病[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7,45(9):233-234.

[13] 田俊,邬渊敏,戴嫣. 自拟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1(6):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