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心理干预减少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5-05-05     浏览次数:858次

文章摘要:目的:观察运用心理干预减少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静脉抽血前3~5分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对体检对象行抽血操作。结果:心理干预组晕针发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紧张,在饥饿、空腹、劳累等条件下晕针发生率较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进步和对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视,健康体检越来越普遍。血液检验是了解身体状况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抽血是体检当中重要的环节。抽血过程中晕针是最常见的意外情况[1-3],2013年3月~2013年6月笔者对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患者在采血前进行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3年6月来我院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 412例,女3 840例,年龄15~78岁,平均(45±12.4)岁。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心理干预组4 761例,对照组4 491例,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数量、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心理干预组:在静脉抽血前3~5 min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包括:①主动向体检对象介绍周围环境,尤其是第1次到本中心体检的患者,减少因陌生环境造成的紧张,创造轻松愉快的就医氛围,播放可让人心情舒缓的音乐,以此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紧张和害怕。②微笑心理护理:护士可使用微笑或鼓励的眼神与患者多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建和谐的护患关系。③护士耐心、热情向患者讲解血液知识。④技术性心理支持:护士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⑤现身疗法:让抽完血的患者讲解抽血的经验、心得、做好榜样。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对体检对象行抽血操作。

1.3观察指标:晕针历时约2~5 min,多数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无力,经休息后很快恢复。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对照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理干预组晕针发生率为0.71%,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1.93%,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晕针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晕针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造成的,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疼痛刺激、机体原因、体位因素、护士穿刺技术和服务态度等。护理人员宜多与体检人员沟通、交流[4],对患者的晕针情况进行大致地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患者的情绪进行有效调整,多运用鼓励的语言,在扎止血带、穿刺时与患者交流一些有趣的事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不适感觉减轻或消失。现在的社会环境造成人们心理压力过大、缺乏安全感及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有不信任感,都可导致精神过于紧张,在饥饿、空腹、劳累等状态晕针发生率非常高。晕针是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晕针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痛,效果满意[5]。同时相关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体检患者。

4参考文献

[1]黄瑞珍.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 :2525.

[2]王瑞红.减少患者晕针发生率的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8.

[3]刘风奎.急诊症状诊断与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7.

[4]郭双敏,梁传英.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 1(2):159.

[5]帅淑华,江翠娥.健康体检抽血时晕厥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导报,2004 ,10(16):214.

[收稿日期:2013-12-29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