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和HbA1c测定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4-03-05     浏览次数:186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B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组),均予以hs-CRP、HbA1c2项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结果:A组健康群体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0.15±0.09)mg/dL、(5.01±0.27)%,B组2型糖尿病患者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1.69±0.38)mg/dL、(7.79±2.03)%,C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5.34±0.92)mg/dL、(9.11±3.08)%,B、C两组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

2型糖尿病治疗及进展过程会产生系列并发症,冠心病便是多种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糖尿病患者产生冠心病的几率远远高于健康群体,且有较高的致死率。由于糖尿病伴冠心病容易误诊,寻求更灵敏、准确的早期诊断方式是防治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关键[1]。本次研究对比了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健康群体的hs-CRP、HbA1c指标差别,证实hs-CRP、HbA1c两项指标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诊治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的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共120例。分为三组: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7岁,平均(55.4±7.1)岁;病程8个月~22年,平均病程(12.1±4.1)年。2型糖尿病患者(B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9岁,平均(54.9±7.5)岁;病程4个月~23年,平均病程(12.4±4.8)年。健康体检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9岁,平均(56.8±7.1)岁。三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B、C两组2型糖尿病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三组均于试验前一晚餐后禁止进食、饮酒,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 ml,1 200 r/min分离血清、血浆标,使用日立7170S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中的hs-CRP、HbA1c两项指标[2]。

1.3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健康群体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0.15±0.09)mg/dl、(5.01±0.27)%,B组2型糖尿病患者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1.69±0.38)mg/dl、(7.79±2.03)%,C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HbA1c检测结果分别为(5.34±0.92)mg/dl、(9.11±3.08)%,B、C两组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0.05)。具体的两组患者hs-CRP、HbA1c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医学界普遍认为冠心病与糖尿病均属于炎性反应类病变,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hs-CRP指标是典型的炎性反应敏感物质,临床上常通过对此项指标的检测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炎性反应。hs-CRP为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反应淋巴因子对上皮细胞及肝脏细胞产生刺激而出现的急性时相蛋白物质,其产生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紧密相关[3],若此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含量持续上升,则提示机体存在慢性炎性反应类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时间处在轻度炎性反应状态之下,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会在炎性反应的刺激之下出现增生、迁移现象,导致血管平滑肌局部损伤,凝血活性受到促进,内皮处深入血清成分而使血管壁增厚,刺激炎性反应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极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hs-CRP指标的检测分析可准确预测心血管危险[4]。本次研究中对2组患者及1组正常群体的hs-CRP进行检测分析,B组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检测结果为(1.69±0.38)mg/dl,C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检测结果为(5.34±0.92)mg/dl,发现糖尿病患者hs-CRP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群体,且伴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体内hs-CRP指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

HbAlc为糖基化血红蛋白中含量多且性质稳定的一种成分,对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度有很好的反应,由于糖基化血红蛋白为血糖和红细胞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其含量越多,则表示越多的血红蛋白与血糖发生结合、糖尿病病情越严重[5]。本次研究中,对单纯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均予以同等的HbAlc指标检测分析,B组2型糖尿病患HbA1c检测结果为(7.79±2.03)%,C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bA1c检测结果为(9.11±3.08)%,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HbAlc指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有研究表明,当血红蛋白糖基化后,会有大量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此种产物大量沉积必将引发系列链式反应、促使氧化应激现象的发生,继而诱导部分血管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含量上升,进而加速动脉硬化[6]。

此外,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还会导致WBC、PLT等指标的变化。当前,WBC分类计数是临床公认的炎症标记物,此项指标的上升即标志着大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发作及其他亚临床炎性反应的发生[7];国内由相关临床研究尝试将WBC外周血水平作为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区分途径。外周血WB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及进展直接相关。PLT有凝血功能,同时也对免疫反应、炎性反应调控意义重大,当糖尿病患者体内出现代谢紊乱、PLT功能异常之后,会加大微血管病变几率,因而,临床上十分重视糖尿病患者体内PLT指标水平变化的监测。通过对PLT的规范监测,可辅助判别糖尿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进展情况,以便对冠心病等并发症防控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当体内PLT活性增强时,血液就会处在高凝状态,容易出现PLT黏附、释放及聚集反应强化,加大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几率。血栓形成破坏和消耗PLT是引发PLT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总之,临床上应联合监测hs-CRP、HbA1c两项指标以预防和及早发现糖尿病伴冠心病,减小对患者危害。

4参考文献

[1]王春霞,刘阁玲.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02.

[2]黄显丰.超敏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53.

[3]陈丽华,李彩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s-CRP和HbA1c测定临床意义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8):2251.

[4]武蓓,陈红,任景怡,等.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4):208.

[5]许文亮,惠波,武越,等.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3):286.

[6]耿国英,李凌,韩文杰,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

[7]包海林.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患者联合3项检测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