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米氮平治疗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120次

文章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米氮平治疗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试验组给予米氮平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氟西汀片进行治疗,用药8周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8周后试验组29例患者痊愈2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29例,痊愈17 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8.97%,试验组在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米氮平治疗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抗抑郁、抗焦虑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服药耐受性好,据有临床推广意义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综合征。患者常常会伴有某种心理学症状,例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血管神经症难以治愈、病情反复、病程较长,患者会表现心脏方面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脏性的猝死,使患者对自己的病症产生恐慌和恐惧[1]。选择2011年8 月~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米氮平治疗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患者患有轻中度的抑郁或焦虑障碍,其中患者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中的17项评分的合计>17 分, 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总分>14分。男32例,女26例,年龄24~52岁,平均38.7岁。全部患者均不在哺乳期或妊娠期,且排除患有严重器官疾病、心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对所研究的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米氮平片进行治疗,开始服用始剂量为12 mg/d,1次/d,晚餐后服用, 3~4 d后逐渐增加剂量;对照组予以氟西汀片进行治疗,每天服药剂量为20 mg,1次/d,晚餐后服用。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1.3.1 治疗效果的标准[2]:痊愈的标准为患者的HAMD量表总分 ≤8,且临床症状如心悸、无力、气短、睡眠障碍、头昏头痛等均消失。有效的标准为:患者治疗后的HAMD量表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分率≥50%,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心悸、无力、气短、睡眠障碍、头昏头痛等明显好转。无效的标准为:患者治疗后的 HAMD量表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分率≤50%,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心悸、无力、气短、睡眠障碍、头昏头痛等无好转甚至恶化。 

1.3.2 安全性的评价标准[3]:在治疗后的第1周、第2周、第4周和第8周,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分别检测其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并记录每次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用Epidata 3.0输入,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进行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等。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用药8周后试验组29例患者痊愈20例,有效6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29例患者,痊愈17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8.97%,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例)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试验组 29 20 6 3 89.66 对照组 29 17 3 9 68.97 

2.2 安全性的对比:试验组2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头晕2例,乏力 3例;对照组2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头晕2例,恶心2例,头痛3例,失眠4例,由此可见服用米氮平的试验组的安全性明显优于服用氟西汀的对照组。 

3 讨论

心血管神经症在心内科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临床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头晕、胸痛、气短、乏力、失眠等。对于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来说,除此之外还伴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疲乏、体重下降,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向。本次研究中试验组29例患者采用米氮平进行治疗后,痊愈2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且治疗后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效果显著。由此可见,米氮平治疗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抗抑郁、抗焦虑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服药耐受性好,据有临床推广意义。 

4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编.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IO)[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5. 

[2] 陈晓岗,谭立文,赵靖平,等.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心理学评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00.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95. 

[收稿日期:2013-07-05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