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24小时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诊断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134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24 h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诊断及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有心悸、胸闷、胸痛、气短、黑朦、眩晕、晕厥、抽搐等疑为一过性心源性症状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征,对两种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能成功完成心电图检查,无一例中途脱机等无法完成检查病例.24 h动态心动图能检出更多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的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20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阳性110例,阳性率为55%,而24 h动态心电图阳性 174例,阳性率为8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更为敏感,比常规心电图能检出更多的阳性病例,24 h动态心电图对有可疑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该作为常规检查.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敏感且准确的心功能检查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1]。但常规心电图只记录了静息状态下患者心律的变化,而近年研究认为大多数轻度的心律失常只会出现在特定的状态下,这就导致常规心电图不能记录有价值的心率变化[2]。因此本研究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可以患者进行筛查,拟探索一种诊断心律失常效率更高、结果更为准确的诊断平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例有心悸、胸闷、胸痛、气短、黑朦、眩晕、晕厥、抽搐等疑为一过性心源性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男115例,女85例,年龄 39~68岁,平均(49±3)岁。其中可疑高血压112例,可疑冠心病39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可以心源性症状。所有患者均为首诊。 1.2 检查方法:普通心电图采用日本光电9130P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仪,在有线式心电综合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所有患者均需休息半小时后,在静息状态下进行连续的1 min心电记录,纸速25 mm/s,增益10 mm/mV。而24 h心电图采用美国 DMS300-4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所有检查及结果分析均在24 h 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中完成,采用十二导联同步记录仪,早上戴机,第2天早上脱机,对患者进行24 h连续的动态监测。分别通过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采用双盲法,两组诊断为不同组医师。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均能成功完成心电图检查,无一例中途脱机等无法完成检查病例。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结果比较见表1,24 h动态心动图能检出更多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的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20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阳性110例,阳性率为55%,而24 h动态心电图阳性174例,阳性率为8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且有多为阵发性,只能记录短时间心电特征的普通心电图难以完整反映患者真实病情,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尤其对阵发性或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患者[3]。而动态心电图能记录患者24 h内所有心电变化,包括在休息、工作等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变化,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心电异常变化,从而增加检查的敏感性和客观性。本研究利用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同一批患者作对照性研究,本研究共2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能成功完成心电图检查,无一例中途脱机等无法完成检查病例。20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阳性110例,阳性率为55%,而24 h动态心电图阳性174例,阳性率为8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充分说明24 h动态心电图能更全面、客观的反应患者病情。综上所述,24 h动态心电图具备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等有效,应该作为具有心律失常临床症状的患者首选检查方案。 4 参考文献 [1] 谭振朝.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5):93. [2] 吴 帅,文 丽.24 h动态心电图对280例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J]. 医学信息,2010,5(12):3630. [3] 胡凤梅,林瑞芳,赵 婉,等.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肌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4):81. [收稿日期:2013-05-08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