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5-04-30     浏览次数:404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 DM)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要点。方法:将106例心内及CCU收治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DM分为AMI组(n=57)及AMI合并DM(n=49)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AMI合并DM组患者心力衰竭比例分别为(36.8%与36.7%),死亡率为(1.8%与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心律失常(21.1%与40.8%),左心室射血分数FEV1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的内分泌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且临床上已证实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预后因子[1]。AMI是指由于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使的心肌坏死,其具有起病快,病情严重等特点,报道显示[2],AMI合并有DM患者拥有更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回顾性总结了AMI患者与AMI合并D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护理重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及 ICU接受治疗的10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MI合并DM组及AMI组,DM的诊断采用 1999年WHO制订的关于DM诊断标准[3]。AMI合并DM组患者49例,男34例,女15 例,年龄38~82岁,平均(54.8±8.4)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下壁心肌梗死13 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6例,合并2壁以上以及梗死患者6例。AMI组患者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37~79岁,平均(52.7±9.1)岁,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9例,心肌梗死14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10例,合并2壁以上以及梗死患者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肌梗死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均按照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尿激酶及抗凝治疗,有胸痛患者采用镇痛药进行镇痛处理,血糖患者严密监测血糖情况,高血糖采用胰岛素进行降血糖处理。106例患者中治愈101例,死亡的5例患者中4例为DM合并 AMI组,其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患者病情严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并发感染死亡,1例由于严重心律失常;AMI组1例由于心源性休克死亡。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取显著性水平α=0.05进行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临床特点比较:AMI合并DM组患者心理衰竭及死亡率与AM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合并DM患者的心律失常、左心室射血分数FEV1 <50%例数及急性感染均显著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CK值及住院天数情况:AMI合并DM组患者的CK最高值为(17.4±10.6)μmol/(s·L),AMI组患者的CK最高值为(13.8±9.5)μmol/( s·L)(Z=2.316,P=0.013)。AMI组患者住院天数为(23.8±5.4)d,AMI合并DM 组患者住院天数为(31.8±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82,P<0.01)。

3AMI患者及AMI合并DM患者的护理

3.1AMI的观察及护理:DM合并有AMI患者中约有40%~50% 患者为无痛性心肌梗死[4],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因而对于DM 合并AMI病史长的患者,或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有ST段改变,且一定程度上伴有胸闷及心悸的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且在监护的过程中,密切做好ST-T段、T波、Q波的改变以及心率、心律的变化。另外,有研究显示无痛性心肌缺血症状的出现多发于上午时段,因而护理人员应当重点加强对于冠心病患者上午的巡视及护理。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冷汗、烦躁不安或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向医生通报。最后加强对患者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状的预警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

3.2心理护理:DM合并AMI症状患者除躯体上的明显临床症状,多项研究发现DM病程长的患者多有一定的心理问题[5],如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患者受到疾病的生理性折磨及高额的医疗费用,还可能出现悲观、失望,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伴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对AMI 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心理护理可采用SCL-90,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AMI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日常接触及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开导、鼓励,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治疗配合的依从性。

3.3用药护理:胰岛素、尿激酶、多巴胺、吗啡是DM合并AMI患者的常用药物。对AMI患者多采用溶栓进行治疗,易出现常见并发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及神智,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烦躁、脸色苍白及出血休克等症状,并对DM患者可能出现的高血糖及低血糖症状进行预见性护理。

3.4饮食指〖JP3〗导:DM合并AMI患者血糖控制的关键之一在于饮食控制,若饮食控制不当可致使血糖出现变化,加重心脏负担。正确的饮食原则为:以低脂、低盐、无糖及易消化食物为主,多食粗食纤维,少量多餐,早∶〖KG-*2〗中 ∶〖KG-*2〗晚:睡前的热量应为1∶〖KG-*2〗2∶〖KG-*2〗2∶〖KG-*2〗1。〖JP〗

3.5健康教育:DM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无根治办法,以预防控制为主,因而对于DM患者而言,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健康教育的重点为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不同的健康宣教及指导。例如处于急性期应当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向其说明血糖检测的目的、意义及方法,用药指导、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足部护理等,进而提升DM患者自我控制血糖的能力,最终控制好血糖。

4结语

DM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临床报道显示AMI合并DM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及致死率显著高于NDM患者[6],原因可能为长期DM病程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受到损害,神经纤维出现断裂,数量减少,痛阈升高,因而当出现AMI症状时,DM警惕性不够的患者对于疼痛刺激不敏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出现猝死的发生,因而临床上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对于出现的症状进行果断、有效地处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马淑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J].吉林医学,2012,33(27):600 9.

[2]周丽昉,李丽娜.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塞34例临床特点与死因分析[J].吉林医学,22(1):46.

[3]梁玮,马健,王鹏.糖尿病[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 5-149.

[4]马倩,邹俊强,张辉.糖化血红蛋白评价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3):390.

[5]裴金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4):42.

[6]周辉.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5.

[收稿日期:2013-12-22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