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波依定合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111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波依定合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波依定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10 m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0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依定合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目前常见药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欠佳,控制率低[1-2]。采用波依定合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3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0月共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60~75岁,平均(65.3±3.2)岁。所有患者均未服用任何降压药测量坐位时右上肢肱动脉血压,测量3次非同日血压;血压测量结果:收缩压均>140 mm Hg(1 mm Hg=0.1333 kPa),舒张压>90 mm Hg,严重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继发性高血压者排除。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 12例,平均年龄(64.9±8.0)岁。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5±8.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波依定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10 m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0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每周测患者坐位时右上肢肱动脉血压3次,取平均值,测量时间为上午9:00左右;同时观察并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20 mm Hg,收缩压下降30 mm Hg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降压效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3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观察组 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均不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波依定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阻滞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等药理作用,具有降压作用平稳、血管选择性高、患者耐受性好等优势[3]。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依那普利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等药理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状态[4-5]。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波依定合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最佳联合应用的降压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朱雅琴,黄震华,徐济民.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14(1):49.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3):195.

[3] 李艳红,张 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研究现状及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6):66.

[4] 江素涛.心痛定与波依定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146.

[5] 庞周玫. 波依定治疗3 6 例高血压病分析[ J ] . 当代医学,2010,16(26):49.

[收稿日期:2013-03-14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