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22     浏览次数:421次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人工流产的400例妇女,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两组术后常规给予相同剂量的抗生素,采用促进子宫恢复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妈富隆,服用21 d。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少于月经量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人工流产术是对避孕失败或未采取措施而发生的非意愿妊娠的有效补救措施,当前全球约有 4千万到6千万例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率约为37~55/1 000育龄妇女[1]。我国人工流产比例较高,在我国已婚育龄妇女中,约27%的人曾经做过人工流产,可见,人工流产已经影响到中国妇女的生殖健康[2]。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且反复流产的患者再次妊娠后自然流产、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也增加。因此如何减少人工流产的人数,在人工流产后进行及时避孕意义重大[3]。笔者具体探讨了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400例妇女。入选标准:妊娠时间≤60 d;自愿要求流产;妇科和B超检查结果确诊为宫内妊娠;排除人工流产手术禁忌证和口服避孕药的禁忌证;身体健康。年龄19~39 岁,平均(28.34±2.22)岁;平均孕次(4.33±0.46)次;平均月经周期(27 .83±3.84)d;平均停经时间(47.31±5.63)d;平均产次(1.56±0.44)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年龄、孕次与产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均由1名有经验的医生实施手术,均成功流产手术;常规给予相同剂量的抗生素,采取促进子宫恢复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妈富隆,每天服用1片去氧孕烯,用量0.15 mg,1片炔雌醇,用量30 μg,连续服用3周。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流产后进行阴道流血量的观察,同时观察月经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对比采用χ2分析与秩和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血量对比:经过观察,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少于月经量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月经〖JP2〗恢复情况对比:经过观察,观察组的恢复月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工流产危害一直是一个女性不能回避的问题,据调查在我国人工流产平均年增长率为2 .9%,每年有近1 000万人次需进行人工流产[4]。造成人工流产的原因主要为性与生殖健康、避孕知识缺乏、未采取避孕措施或避孕失败。且人工流产术是经阴道非直视下的宫腔操作,属于有创手术,会破坏宫颈结构的完整性,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重复流产危害倍增[5]。而妈富隆是一种很理想的避孕产品,他具有极高的避孕可靠性、天然植物制剂、无需担心体重改变、停药后即可计划妊娠的优点[6]。妈富隆含有独特的孕激素成分,含有两种不同的女性激素,去氧孕烯是一种孕激素,有很强的孕激素受体亲和力;而炔雌醇是一种雌激素,生理效能是人体内产生的雌激素的10~20倍,炔诺酮的生理效能是人体内产生的孕激素黄体酮的4~8倍,不过激素含量比较少,所以妈富隆属于一种低剂量的口服避孕药。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少于月经量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恢复月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总之,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妈富隆能有效减少出血量,加快月经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刘晓瑷.人工流产与继发不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0):74 9.

[2]程怡民.从人工流产到促进避孕药具的使用[J].实用妇产秘杂志,2007,23(7 ):387.

[3]庄穗莲,袁迎九.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在人工流产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1):64.

[4]黄小春.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妈富隆治疗持续性阴道流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35.

[5]陈海燕.妈富隆在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18(8) :54.

[6]赵锦娜,李瑛,吴玉,等.妈富隆复方避孕药的使用对江苏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1):9.

[收稿日期:2014-01-20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