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相关及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4-07-02     浏览次数:190次

文章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关系及比较,为预防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寻求共同和不同的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子宫腺肌病与2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患者中A型血、家族史、痛经、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例数与子宫肌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例比56例、9例比36例、163例比71例、104例比79例,P<0.05),而两者职业、受教育程度、既往妇科炎病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不孕、初孕年龄、产次、人工流产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者共同的发病因素是高雌激素刺激.与子宫肌瘤相比,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因素还与A型血、痛经、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有关.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有症状需手术治疗者较少,但仍居妇科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首位。近年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虽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性质各异,一种是良性肿瘤,一种是特殊病变,但两种疾病均发生在同一器官—子宫,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发病机制不同,故在预防措施、诊断及治疗原则上存在区别。现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关及对比研究,探讨两者发病因素的相同及不同之处,为预防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寻求共同和不同的预防措施。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官腺肌病患者200例为腺肌病组,年龄24~67(41.84±6.51)岁;汉族193例,非汉族7例;均已婚。随机抽取同期行子宫切除术或因各种妇科疾病行子宫部分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200例为肌瘤组,排除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合并巧克力囊肿患者,年龄23~59(43.71±5.25)岁;汉族192例,非汉族8例;未婚1例,已婚199例。两组患者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采取查阅病历的方式填写妇科疾病调查表。调查表的填写由1名有妇产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专职完成,同时由1名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负责质量控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民族、婚姻状况)、个体因素(职业、受教育程度、血型、家族史、既往妇科炎病史)、月经状况(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痛经)和生殖活动(初孕年龄、产次、人工流产次数、不孕及避孕方式)等。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比较:见表1。根据患者情况,每隔5岁分阶段横向比较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两组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s)。

2.两组发病因素比较:见表2。(1)个体因素方面:两组A型血、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而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既往妇科炎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月经状况方面:两组痛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及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殖活动方面:两组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初孕年龄、产次、人工流产次数、不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s)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内膜和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生长的一种良性子宫病变。既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从病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各个方面比较,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所不同,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疾病团。子官腺肌病近年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含少量结缔组织纤维。两者均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

1.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群体相同:经本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发病高峰均在5~狃岁,这4个年龄段患者均占10%以上,合计子宫腺肌病占89.55%,子宫肌瘤占87.5%,在45~49岁所占比例最高,<35岁所占比例较低,≥55岁进入更年期所占比例下降。两者共同的发病因素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

2.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在职业、受教育程度、既往妇科炎病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初孕年龄、产次、人工流产次数、不孕及口服避孕药方式避孕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个体因素中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均好发于文化程度高和技术员职业的群体。有报道显示既往患有宫颈糜烂、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是发生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长期炎性反应刺激使子宫黏膜增生过长而发生子宫肌瘤囹。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既往妇科炎病史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患有宫颈糜烂、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也是发生子宫腺肌病的危险因素,妇科炎亦可刺激子宫可使局部表皮生长因子分泌增多,从而增加发生子宫腺肌病的风险。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是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共同具有的主要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能成为它们的发病因素囵。本研究中这些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增加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子宫内膜进人子宫肌层的机会,从而导致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亦有研究报道,月经病与子宫肌瘤之间有相关性。这可能与出现月经病时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使体内性激素水平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有报道,足月妊娠可延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田。妊娠期间月经停止来潮,无经血倒流。同时,在妊娠期间大量孕激素的持续作用下,异位的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改变,以至坏死退缩。妊娠亦能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生。妊娠减少了女性受雌激素作用的影响,或与妊娠期间垂体催乳素维持较高的水平有关,而垂体催乳素对雌激素有抑制作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的确有逐年增长趋势,这与近年广泛的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手术等有关网。本研究中腺肌病组90.0%的患者曾有人工流产史,两者是同时发生,还是有因果关系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已婚妇女有子宫腔手术史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人工流产已成为发生子宫腺肌病的危险因素。一般认为,子宫腔手术(或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浅肌层,促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人子宫肌层生长而发病囹。本研究显示,两组人工流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瘤组中的患者也曾有人工流产史,因此人工流产可能是两者发病的共同因素。一方面,患者口服药物流产,使体内性激素水平紊乱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行多次手术流产,增加了宫腔感染的机会,使妇科炎发病增加,间接地增加了子宫肌瘤的发病。子宫腺肌病和不孕密切相关,未孕和不孕妇女的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但本研究未显示不孕与子宫腺肌病的危险度较子宫肌瘤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研究中,虽然在口服避孕药避孕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zO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仅8例避孕方式为口服避孕药,而对照组中仅10例,例数均较少,尚不能达到大量病例观察的标准,故本研究尚不能充分说明口服避孕药与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发病关系,有待更多一些研究。

3.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因素的不同:ABo血型通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布存在遗传性状及种族差异,并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与ABo血型无相关性。本研究个体因素中两组A型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血对子宫腺肌病比子宫肌瘤具有易感性。子富肌瘤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史,有研究结果表明子宫腺肌病亦有家族遗传倾向。而本研究结果提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在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人们对子宫腺肌病的认知较子宫肌瘤晚,既往家族史中有子宫腺肌病的存在,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是子宫肌瘤,所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痛经是子宫腺肌病最典型的症状,本研究腺肌病组占81.5%,显著高于肌瘤组的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侵人子宫肌层,受到月经周期激素刺激使内膜脱落、坏死、出血,血液不能流出,囊内张力增高,直接刺激平滑肌,使子宫收缩过度,导致痛经。本研究结果表明,放置IUD是发生子宫腺肌病的一个因素,较发生子宫肌瘤的危险高。放置ILlD引起子宫腺肌病的原因可能为IUD造成月经量增多和盆腔疼痛,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前列腺素的分泌增加,子宫收缩,子宫内膜或浅肌层受损,诱发子宫腺肌病Ⅱ匀。综上所述,在发病因素中,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既有相关性,又有不同之处。只有临床医师能够对两者发病因素拥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全面的预防。

参考文献

[1]Shrestha A.Risk factors for adenomyosis[J].J Nepal Health Res Counc,2012,(22):229-233.

[2]王鹏,张新炎,王帅.介入治疗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03):8-10.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1-302.

[4]倪小平,雷丽红,李丽燕.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06):25-27.

[5]唱丽荣,孙玉倩,周桂霞.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0):2800-2802.

[6]Naphatthalung W,Cheewadhanaraks S.Prevalence of endometriosis among patients with adenomyosis and/or myoma uteri scheduled for a hysterectomy[J].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Thailand,2012,(09):1136-1140.

[7]Sangi-Haghpeykar H,Poindexter AN 3rd.Epidemiology of endometrioais among parous women[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1995,(06):983-992.

[8]李治平.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2):226-227.

[9]周慧梅.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96-97.

[10]Romanek K,Bartuzi A,Bogusiewicz M.Risk factors for adenomyosis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leiomyomas[J].Ginekologia Polska,2010,(09):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