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中药溻渍治疗卒中偏瘫后肩痛32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9-02     浏览次数:1111次

文章摘要:肩痛是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报道卒中偏瘫后肩痛的发病率为5% ~ 84%,最早发生在卒中后2周,通常发生在卒中后2~3个月[1].偏瘫患者肩痛不仅影响患者对肩关节的保护固定,也妨碍了平衡维持、行走及自我护理,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也产生严重影响.2010-02-2012-02,笔者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溻渍治疗卒中偏瘫后肩痛32例,并与单纯应用综合康复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肩痛是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报道卒中偏瘫后肩痛的发病率为5%一84%,最早发生在卒中后2周,通常发生在卒中后2一3个月。偏瘫患者肩痛不仅影响患者对肩关节的保护固定,也妨碍了平衡维持、行走及自我护理,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也产生严重影响。2010一02-2012一02,笔者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塌渍治疗卒中偏瘫后肩痛犯例,并与单纯应用综合康复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及排除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i2}中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标准,经CT或MRI证实为初次发病,伴有不同程度的肩痛。排除标准:不能坚持本方法进行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其他原因影响疗效观察者以及有严重意识障碍,合并肝、’肾、心血管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因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丘脑病变或心肌梗死等引起的肩痛患者。
  1.2一般资料全部64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50岁,平均(64.15士13.30)岁;病程最长55d,最短30d,平均(42.56士12.77)d;脑出血14例,脑梗死18例;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19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51岁,平均(62.79士10.49)岁;病程最长54d,最短28d,平均(38.35士9.46)d;脑出血18例,脑梗死14例;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巧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综合康复治疗。①良肢位摆放:患侧卧位良肢位、仰卧位、健侧卧位良肢位。以上体位患者在卧床时每2h变换1次。坐位和立位时适当使用肩吊带将患侧上肢托起,使前臂水平置于胸前,掌心向上,从而减轻肩关节负荷川。②主动、被动运动训练:仰卧位时采用Bobath式握拳上举上肢,使患侧肩脚骨向前,患肘伸直训练患者肩带肌,特别是三角肌、冈上肌、脓三头肌等,采用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旋前、旋后及耸肩等方法。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或抗阻运动。坐位时,利用磨砂板、木钉板等训练上肢屈伸及手的抓握等精细动作。在训练中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或由健手帮助的助动运动。主动、被动运动训练每日2次,每次1h,连续治疗4周。③肩带:对伴有肩关节脱位的患者给予肩带固定。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塌渍治疗。中药塌渍药物组成:川乌头20g,苏木30g,红花15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五加皮30g,桑枝30g。以上药物放人用双层棉布缝制的中药袋内,用冷水浸泡20min,放人煎药罐内大火煮沸,改小火约10min,凉至适宜温度,稍拧干,用中药袋包裹肩部,尤其肩骼、肩贞穴为塌渍重点区域,中药袋外部包裹保鲜膜,以保持局部温度,10min后更换1次,每次治疗20min,局部以皮肤红润温热为度,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护士在进行治疗前先与康复师沟通,保证每次塌渍治疗后30min内康复师可以对患者进行主动、被动肩关节功能训练。
  1.4疗效标准基本痊愈:肩关节完全无痛感,活动不受限,生活完全自理;显效:肩关节轻度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受限,生活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有效:肩痛程度减轻,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中度依赖;无效:肩痛无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zX检验。
  2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卒中偏瘫后肩痛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卒中急性期,瘫痪的上肢松弛,肩部肌肉、韧带不能承受上肢的质量,导致肩关节半脱位,产生疼痛;瘫痪的手臂不能活动,使肩关节处的血液循环不良,关节粘连,再活动手臂时,就产生疼痛;搬动患者或进行康复锻炼时,由于活动幅度过大,引起关节和肌肉损伤,产生肩痛。其处理均较困难,而且患者常常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肩痛不仅延缓上肢功能康复,而且患者会产生疼痛恐惧,拒绝康复治疗,阻碍整体康复进程。卒中偏瘫后肩痛给患者心理、生理带来极大的痛苦,对家庭照顾者的经济及精神方面造成压力,并给社会增加负担[}s}。
  良肢位摆放能使松弛的肩关节相对固定,使肪骨头不易向下或向侧方移动。在肢体保持中垫高及抬高肢体,可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良肢位摆放是治疗卒中偏瘫后肩痛的基础,2组患者均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主动、被动运动训练可以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提高肌肉张力,增强肌肉收缩的频率,改善肌肉活动性和稳定性,对功能恢复十分有益;另一方面降低了痉挛肌肉的张力,有利于诱发患肢的自主运动,对因此引起的肩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药塌渍疗法是中医学独特的外治疗法,在《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中均有记载,系中药加水煎煮,取药液洗浴局部或全身。塌渍能湿润肌肤,开宣滕理,其药效通过人体皮肤、瑜穴到达经络、脏腑,与内治异曲同工。榻渍方中透骨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红花活血通经,祛疲止痛洲乌头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苏木行血,破癖,消肿,止痛;伸筋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桑枝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全方中药协同作用,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舒筋止痛、软坚散结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离子通过皮肤豁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人体内,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减少了毒副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安全有效的目的。
  卒中发病,病位在脑,究其根本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卒中偏瘫后肩痛,属中医学痹证、偏瘫肩范畴〔6]。其发病主要由于中风后气血逆乱,气血运行受阻,加之局部多静少动,气血奎滞,关节痹阻,经脉不通,经气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肩部疼痛。
  肩为三阳经经气之所过,手阳明经“上孺外前廉,上肩”(《灵枢·经脉》)及手少阳三焦经循行所过“上贯肘,循孺外上肩”(《灵枢·经脉》),据“经脉所达,主治所及”,在手阳明经肩骼、手少阳经肩贞所在位置均为中药塌渍的重点区域,临床中护士熟悉瑜穴所在位置,通过中药塌渍疗法使温热效应及所应用中药成分对瑜穴产生持久而柔和的刺激,刺激可经过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了中枢对病理刺激传人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促进相关神经细胞轴突发芽,促进了中枢功能的重新组合。另外,护士为患者做完中药塌渍治疗后,协助患者进入康复室进行主动、被动肩关节运动训练,患肩局部组织温度提高,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动加速,减少炎性渗出并促进渗出的吸收,加快病理产物的排泄,而且皮肤吸收了药物成分后,调节了局部免疫状态,抑制和减少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使患者在肩部舒适的情况下进行肢体活动,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恐惧,受到了患者欢迎。
  中药塌溃方法操作简便,同时联合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综合康复治疗,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照顾者的经济负担,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杜秀花. 早期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对卒中偏瘫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2,(02):290-291.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2.02.071.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75.
  郭媛媛,陈建平. 温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03):275-277.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2.03.021.
  朱镛连. 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1-153.
  谢丽君,丘卫红,李奎. 综合物理治疗偏瘫肩痛[J].中国康复,2008,(02):115.doi:10.3870/j.issn.1001-2001.2008.02.021.
  姚洁涤,陈湘军,姚洁辉. 针刺配合埋针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04):41-43.
  袁永春. 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30例[J].中医研究,2008,(04):54-56.doi:10.3969/j.issn.1001-6910.2008.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