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加味散偏汤治疗小儿发作性头痛88例

发表时间:2009-05-23     浏览次数:309次

文章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小儿发作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患儿均予以加味散偏汤煎服,并根据中医辨证加减药物,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4例,显效4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3 %。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小儿发作性头痛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菊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小儿发作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患儿均予以加味散偏汤煎服,并根据中医辨证加减药物,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4例,显效4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3 %。结论:加味散偏汤治疗小儿发作性头痛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发作性头痛 加味散偏汤 小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均为2003年至2005年我院门诊患儿,均符合发作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3 ~ 15岁,其中3 ~ 6岁13例,

    7 ~ 15岁75例;病程1月至5年,平均0.5年,其中小于3月19例,4 ~ 6月46例,7 ~ 12月14例,1 ~ 3年8例,4 ~ 5年1例;既往有1 ~ 3次高热惊厥史15例,有高热惊厥家族史14例,有发作性头痛家族史10例。

    1.2  临床表现

    发作性头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无规律性。54例频发(每日数次或数日1次);持续时间 < 0.5 h 34例,0.5 ~ 1.0 h 36例,1.1 ~ 2.0 h 11例,2.1 ~ 24.0 h 5例,> 24 h 2例;头痛性质为不固定的钝痛20例,单侧或双侧颞部针刺样或跳动样疼痛41例;中等程度头痛35例(可忍受,不哭闹),严重头痛16例(发作时烦躁、哭闹、摇头、扯头发,甚至用头撞物)。12例伴有前驱症状,如视物黑朦、闪光、暗点及视物变形,肢体、面部麻木,感觉异常。35例有伴随症状,其中呕吐18例,腹痛10例,疲劳感7例。患儿均进行详细的内科系统检查,其中包括神经系统检查,12例曾做过眼科检查,18例曾做过耳鼻喉科检查,均未发现与头痛有关的器质性疾病。15例做脑电图未发现癫痫波,TCD示30例大脑前、中、后动脉和/或基底动脉血流不同程度增快。发作期检查16例,其中15例大脑中动脉和/或基底动脉血流明显增快,1例血流减慢。8例做头颅CT检查,均正常。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川芎15 ~ 30 g、白芍10 ~ 15 g、白芥子3 ~ 6 g、白芷3 ~ 9 g、柴胡6 ~ 9 g、细辛1 ~ 3 g、蔓荆子6 ~ 9 g、当归6 ~ 9 g、蜈蚣1条。若因感受风寒而发,可加荆芥、防风;风热头痛加石膏、菊花;风湿头痛加羌活、独活;血虚加生地黄;肾虚头痛加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痰浊头痛加半夏、白术、天麻;拘挛掣痛加胆南星、僵蚕;头后及颈项痛加葛根;巅顶痛加藁本;眼痛加白菊花。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用药7 d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为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显著减轻为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治愈34例,显效4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3 %。

    3  典型病例

    吴某,女,12岁,学生,2004年6月18日就诊。头痛反复发作2年余,曾就诊于多家医院,查TCD示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不同程度增快(发作时检查)。经脑彩超、脑CT、脑电图、颈椎X光片等检查均无异常,曾服麦角胺、去痛片、丹参片、西比灵等药物和用针灸、按摩、理疗等治疗,疼痛虽有所缓解,但仍常反复发作。症见:头顶部持续疼痛,时轻时重,重则痛如锥刺,固定不移,烦躁哭闹,伴呕吐痰涎,无发热、抽搐,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查体无阳性体征,BP 90/60 mmHg。四诊合参:证属风痰血瘀阻滞脑络,不通则痛。治宜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故以基础方加藁本

    15 g为引经药,水煎服,1日1剂,分3次口服。连服7剂。6月25日复诊,头痛及兼症显著减轻,继服7剂。7月3日复诊,头痛及兼症均消失,嘱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发作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不甚明了,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与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血小板凝聚性增高有关,凝聚的血小板分解释放大量的5-羟色胺引起颅内外血管异常收缩和舒张,从而产生神经血管功能障碍。TCD检查亦表明发作性头痛患儿脑血流不稳定。降钙素相关肽(CGRP)是一种中枢血管活性肽,具有强烈的舒张血管的作用,刺激三叉神经导致发作性头痛的发生,为发作性头痛的促发因子。故改善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血浆CGRP含量是治疗发作性头痛的关键。

    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扩张血管的药物,疗效不甚理想。中医学认为,头为元神所居、“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之处,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之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导致头痛,因此治疗应当分清外感与内伤。外感易愈而内伤缠绵难愈。内伤多属虚证,且夹瘀夹痰,为风痰瘀血阻滞清窍,络脉失养之偏正头痛,治以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散偏汤源自清·陈士铎《辨证录》 一书,用于治疗“半边风”,即今之偏头痛。加味散偏汤为原方加味更量而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温,祛风寒、化瘀通络、止痛,且辛香走窜,可上通于巅顶,下达于气海,为君药。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白芷、细辛、蔓荆子辛散上行,祛风散寒,加强川芎疏散之力,兼有调气之妙,共为臣药。蜈蚣通络搜风,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止痛获效之上品;柴胡引药入少阳胆经,且可载药升浮,直达头面;白芥子引药直达病所,兼有通窍蠲痰之功;白芍敛阴而防辛散太过,又有缓急止痛之长,皆为佐药。使以甘草缓解急迫,调和诸药。诸药相合,既能疏散风寒,又能通络祛瘀、祛痰通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