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不同家庭收入新兵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05-20     浏览次数:445次

文章摘要:目的:了解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特点,探讨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差异,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控制圈(SOC)量表的第一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某省军区2009年1689名新训新兵进行测评。结果: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新兵在内外控和积极应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贫困家庭新兵的内外控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 结论:相对于非贫困家庭新兵而言,强的内在控制与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是贫困家庭新兵有优势的人格品质。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and coping style between impoverished soldiers and normal soldiers. Methods:1689 normal soldiers and 235 impoverished soldi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SOC and Simplify Coping Style Questionare. Results:In the SOC test, there i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the coping style test, the score of positive coping of the impoverished soldier 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soldier. There is little deference in score of the negative coping between them.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mpoverished soldiers’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and coping style. Conclusion:the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and coping style of the impoverished soldiers are better than normal soldiers’.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在逐渐扩大已成为不争的现实。兵役法规定新兵入伍年龄为18~21岁,按我们的统计某省军区2009年新入伍的新兵1689名,其中85%的新兵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高校在读生,15%为社会青年。较高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给贫困家庭新兵带来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贫困家庭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不容推卸的责任。贫困家庭成员这一特殊的群体,已引起各方的重视。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对于军队中贫困家庭新兵的内外控水平和应对方式的研究少见。本研究通过对贫困家庭新兵与非贫困家庭新兵在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以揭示他们的特点及差异,为不同人群的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方法
1.1 对象: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以某省军区1689名新训新兵做研究对象。其中被当地政府按国家标准审定的贫困家庭新兵235名,对照的非贫困家庭新兵1464名。
1.2 测量工具:(1)采用控制圈(SOC)量表的第一分量表[1],此量表说明了个体在面对现实时所持的态度。分值越高,表明倾向内控,能积极主动地应付现实及自我评价;反之,倾向外控,相信有超越自己控制力的其他力量决定着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2],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的调整方式。共有20个条目,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
1.3 测量方法:采用团体测量方式进行,统一指导语,问卷当场收回。其中发放问卷1689分,回收有效问卷1627分,问卷有效率96%。
1.4 统计方法:采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再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与非贫困家庭新兵相比,贫困家庭新兵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更倾向内控;在遭遇应激事件时,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应对方面,贫困家庭新兵均分低于非贫困家庭新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见表2)。相关分析显示,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贫困家庭新兵的内外控与其应对方式应有内在联系。表1 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和应对方式比较 表2 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所谓心理控制,是指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主动地应付困难处境,同时另一些人则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的一种假想的内心状态。Seligman(1975)[3]将外在控制定义为结局不由个人努力决定的一种普遍信念,而内在控制则是认为事情的努力与个人努力相一致。外在控制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外在控制强的人更难以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而内在控制性强的人,较积极地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社会活动、求知欲强、更有主见等。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的时候所做出的认知行为努力[4],是青少年社会适应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应激状态下,个体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问题解决而适应良好;反之,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产生适应不良。
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比较的调查显示,贫困家庭新兵比非贫困家庭新兵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更倾向内控;在遭遇应激事件时,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这提示家庭经济情况对新兵的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5],在大学生群体中,与普通学生相比,贫困生具有较强独立性、果敢、有创造力和适应新环境的人格品质。一名贫困家庭的小孩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兵要比非贫困家庭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的心理能量应付家庭责任和各种压力。在遭遇应激事件时,由于相对缺乏社会支持资源[6],他们独立性、创造性和果敢性较强的人格特质就决定了他们相对的内控和采用选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这在他们的成长为一名合格新兵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强化,以便能适应新的环境。而非贫困家庭新兵相对较弱的独立性、果敢性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由于有相对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可以利用,在遭遇应激事件时选择逃避和依赖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几率要比非贫困家庭新兵大。因此非贫困家庭新兵相对外控和缺乏积极应对的认知行为模式就会得到比贫困家庭新兵更多的强化,这可能是贫困家庭新兵与非贫困家庭新兵在内外控和应对方式上差异的原因。
大量的研究证实个体的内外控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幸福感及个人成就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表明,贫困家庭新兵内外控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这说明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风格有着紧密地内在联系。研究结果支持特质应对取向的理论假设[7],即如果把内外控当作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变量,测量个体在这一维度上的差异可以预测他们后继的应对风格。根据Rotter[8]的观点,是否采取某种行动,主要取决于我们对这种行为结果的想法。按照心理控制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内外控看成是个体对个人能力、应激事件性质和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和预期的认知评价,那么应对方式就是应激事件作用于个体,个体在认知评价后采取的应对行为反应,内外控和应对方式其实是认知理论模型上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相对内控的人就会更自信可以控制情境,也就可能更多积极主动地采用如:找出不同方法、努力改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反之就可能会更多的选择如:幻想、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因此,在对新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教育和引导新兵在遭遇应激事件时或执行重大军事任务时,学会更加内控和选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334-335
[2] 汪向东,王希林,马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22-124
[3] Seligman,M.E.P.(1975),Helplessness. San Francisco: Freeman.
[4] Joff P E,Bast BA. Coping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 among a sample of blind man J nerv M ent D is,1978,166:537-552
[5] 孔德生,张静.贫困大学生人格类型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5,11,14卷,11期
[6] 辛勇.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黑龙江高等教育,2005,10:138
[7] 陈红,黄希庭.A型人格、自我价值感对中学生不同情境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科学,2001,24(3):350-351
[8] Jerry M Burger,Personality(6th Edition).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