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366次

文章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20例择期行肝胆手术的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精心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精心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环境,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

  肝胆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患者及家属缺乏心理准备,尤其是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负担较大,常表现出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及预后。如何减轻或消除肝胆外科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其心理环境,增强手术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择期行肝胆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行肝胆手术的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干预组男63例,女47例,年龄8~79岁,平均(38.5±3.6)岁。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15 例,初中54例,高中及以上41例。对照组男62例,女48例,年龄9~80岁,平均(37.6±4.2)岁。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 16例,初中52例,高中及以上42例。均排除既往精神病史和(或)心理疾病史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外科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外科护理的基础上,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情况,结合患者病情、术式、手术效果、预后等因素,综合其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制定出围手术期系统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录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②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问卷经权威专家审定合格后方能实施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随着护理措施的推进,干预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的程度均明显减轻;对照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的程度较护理前无明显改善,后期并有加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合格问卷 220份。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3.1 肝胆外科患者心理特点分析:①肝胆疾病病程普遍长,迁延不愈,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易焦躁、恐惧。②患病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均降低,对家庭经济及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担心医疗费用而表现出焦虑、抑郁、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③ 因担心即将进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现出强烈的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④由于不少人对一些疾病(如肝炎、肝癌)缺乏科学认知,对患者存有恐惧、排斥、歧视、不理解、冷落,造成患者的自卑、敏感、孤独、失落、厌世[2]。 3.2 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3]:①护理人员对患者应多一点微笑、致意和衷心的慰问,给予其温暖与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温和、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流程及手术过程,让他们感觉到治疗的安全和科学,增强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依赖感。③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当中对患者心理的良好调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家属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强调家庭对于患者治疗及康复的意义,促进家属与患者良性接触,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④做好患者的皮肤、口腔的基础护理工作,注意病房空气的清新与流通,保持病床单元的整洁、舒适。⑤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写康复档案,内容涉及患者病情、家庭需提供的后续心理护理措施、复诊时间、咨询电话等。定期电话随访,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督促其复诊及合理用药。

4 参考文献

[1]廖宝琴.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1):130.

[2]李红樱.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0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66.

[3]张欣华.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0) :6708.

[收稿日期:2013-08-12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