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心理干预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408次

文章摘要:目的:寻找对无痛胃镜检查者有利的辅助护理方式。方法:选择128例无痛胃镜检查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10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都按检查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对研究组的受检者实行心理干预。以操作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检查后对无痛胃镜接受与否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相比,研究组操作中并发症较低,对无痛胃镜的接受情况较理想。结论:心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者的护理情况较令人满意,还有助于无痛胃镜在临床的推广。

无痛胃镜检查是指对需要行胃镜检查的受检者在操作开始前通过静脉麻醉使其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过程舒适无痛苦[1] 。由于受检者对麻药、操作等的敏感程度不一,部分难以耐受,甚至不能完成检查。对128例受检者在检查前实行了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下半年我院的128例无痛胃镜检查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2012年上半年的107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73例,女55例,年龄21~66岁,平均(42.5±4.9)岁。初中文化以上92例,初中及以下36例。对照组男63例,女44例,年龄 20~68岁,平均(43.3±5.2)岁。初中文化以上82例,初中及以下25例。所有受检者都以上腹胀痛、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为表现,排除其他器官严重疾患病例。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都行检查的一般护理方式,同时对研究组的受检者在预约时(如其未到场,便通过电话进行)和检查前分别给予一次心理干预,主要内容为:告知受检者检查的原因、步骤;并嘱其在检查中的应注意的要点及配合方法;对不良情绪可能造成的后简单的进行告知;检查前对不良情绪严重的受检者进行适当的交谈,在其不良情绪有明显减弱时在进行操作检查。以操作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检查后对无痛胃镜的接受与否对应用效果进行判定。

1.3 疗效标准:胃镜接受情况的判定:操作结束后,询问受检者若再需行检查时,还是否愿意再次使用该方式进行检查。以愿意和不愿意对是否接受无痛胃镜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在检查中共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恶心、呕吐, 1例体动;对照组共10例,其中5例恶心、呕吐,3例咳嗽,2例体动。研究组中愿意128例,对照组中103例。详见表1。

3 讨论

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需经受检者的口插管,途径食道,最后至胃。由于导管较硬,对咽喉的刺激性较大,受检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2] 。且大多数受检者都不具备医学常识,虽胃镜一次并不陌生,但当真正涉及到对自身的检查,面对管的形态时,都会出现一定的害怕、焦虑等负性情绪。轻者增加操作过程中的疼痛感,重则出现抗拒反应。无痛胃镜检查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善受检者因操作时带来的不适症状,使其能更好的接受、配合操作。虽然无痛胃镜有效的减少了受检者的痛苦,但不能较好的改善受检者的负性情绪。因此,在检查前对受检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心理干预是一种具有教育性质的心理治疗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受检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检查或药物带来的不适感的应对能力[3] 。而就无痛胃镜受检者而言,心理干预能使其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知晓,在有一定心理准备的时候接受操作。受检者知道其中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后,并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能有效的减低其的痛苦。而痛苦的降低可使受检者的情绪处于较平稳的状态,对应激反应的耐受也较好,故检查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本组资料内实行干预的一组检查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4.13%;而未行干预的一组则高达9.35%。由于胃镜插管具有侵袭性,故可能给受检者的心理带去创伤,使其对检查具有一定的排斥。而心理干预减轻了受检身体上的痛苦,缓解了心理上的异常,故心理创伤较轻,受检者对无痛胃镜的接受情况较好。本组资料内行干预的一组对无痛胃镜的接受率为100%;而未行干预的一组则为96.26%。故心理干预不但有利于无痛胃镜的受检者进行检查,还有助于胃镜在临床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梁花莲.无痛胃镜护理要点[J].心理医生,2012,11(1):177.

[2] 张瑞霞,王新华.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03.

[3] 周向葵,成沛玉.心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12.

[收稿日期:2013-03-29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