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2-12-04     浏览次数:401次

文章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状态,探讨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将246例心血管疾病中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与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异常心理特征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住院日有明显的缩短。结论:通过对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他们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与护理干预,病人住院日明显缩短。

作者             作者单位

姜同玲 265217山东莱阳市团旺医院

材料和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病人246例,其中高血压116例,冠心病92例,心肌病8例,心律失常12例,心肌梗死18例,伴有心功能不全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其中男86例,女38例,年龄60~86岁,平均72±13岁。对照组122例,其中男85例,女37例,年龄60~84岁,平均72±12岁。两组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疾病及病程长短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其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及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

疑老心理:老年人会处处感到老而无用,患心血管疾病后更加烦恼。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患病拖累了家人,产生深深内疚与自责。表现为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自尊心理: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老年病人常因自己资力老、贡献大、经济足,对护理要求也比其他病人高,总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象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讲道理,自尊心极强,易激惹,好挑剔、责备他人。

悲观心理:由于治疗效果不明显,易产生悲观心理。他们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易伤感、沮丧、绝望、束手无策,情绪极端低落,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

孤独心理:住院期间常有孤独感、寂寞感,成了家庭及社会的累赘。心理上这种孤独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常会愈陷愈深,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焦虑、恐惧心理:在刚刚诊断疾病时,他们的情绪初始反应是紧张,当得知已患心血管疾病时,紧张的情绪就会转变为焦虑与恐惧。特别是反复的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心慌、呼吸困难等,会使病人出现濒死的恐惧感。恐惧及周围的紧张气氛,会加重他们的焦虑反应。在疾病恢复期,他们又会害怕疾病再次发生。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焦虑烦躁、忧心忡忡、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出汗等。

猜疑心理:由于老年病人耳聋眼花,常与他人发生误解,以至独自闷气或发怒。他们一旦患心血管疾病就会变得更加敏感,怀疑病情、治疗及预后,有时还会担心误诊误治。有的会凭着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知识推断疾病的转归以及药物的疗效。若严重偏执,则会出现病理狂想。这种狂疑心理大多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由于缺乏根据,常会影响病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

护理干预

理解和同情:对有疑老心理、害怕孤独和自尊较强的老年病人表示理解和同情,对他们多关心、多问候、多沟通,做到“口勤”、“脚勤”,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视我们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当他们向我们倾诉自己的疾病、心情及家庭的烦恼时,我们通过语言、眼神、表情、姿势来显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非原则性的事情尽量满足他们。在与这些老年人的沟通时,注意语调要轻一些,语气要温和一些,速度要慢一些,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

安慰和鼓励:对于悲观与自弃的老年病人,给予劝导和抚慰,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支持。主动耐心与老年病人沟通,给他们解除心理压力,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适当地让家属陪同,共同关心、体贴和鼓励这些老年病人。

协助老年病人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老年病人,尽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疾病,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和体贴他们,积极倾听其陈述,了解他们焦虑恐惧的原因和心理需求,针对其病因进行心理分析,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需求,针对其病因进行心理分析,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引导他们正视病情,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病情发展的信心。

改善医护患关系,增加信任度:对于好猜疑的老年病人,我们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与误会。在与他们交谈中,做到大方、自然,并注意传递情感的技巧,同时给予鼓励与安慰,使他们感到亲切,增加信任与安全感。尽量让他们心情放松,经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和接受治疗和护理,从而取得最佳的疗效,早日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