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4     浏览次数:434次

文章摘要: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 广泛性焦虑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帕罗西汀20 mg/d和阿普唑仑0.4 mg/d(睡前)治疗4周,研究组同时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 min,连续两周,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PSQI、SCL90评分较入组时显著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男女无差异(P>0.05),对照组睡眠效率男性高于女性,P

作者                     作者单位  

邹涛        贵阳医学院附院 心理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高旭芳      贵阳医学院附院 心理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付胡海      武警贵州总队第一支队 卫生队,贵州 550001

朱祥路      贵阳医学院附院 心理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encephaloBiofeedback Adjunctive

Therapy to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ZOU Tao, GAO Xufang, FU Huhai, ZHU Xianglu

(1.Psychology Departmen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Guiyang 550004, Guizhou, China;

2.Medical Team of the First Detachment,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of Guizhou,Guiyang 550001,Guizhou,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lectroencephalobiofeedback adjunctive therapy(EBA)to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Methods: Sixty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in each): experiment group (group E) and drug treatment group (group D). All of them were given treatment of paroxetine (10~20 mg/d) and alprazolam (0.4 mg/d,qn) for four weeks. Besides, patients in group E received 10 times of EBA treatment in two weeks. PSQI tests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treatment results. Results: PSQ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P<0.0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Drug treatment plus EBA is more effective to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than drug treatment alone.

[Key words] anxiety; electroencephalography; paroxetine; alprazolan; biofeedback (psychology)

随着现代生活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广泛性焦虑在临床中很常见,药物治疗欠佳,易复发,不良反应多。因而,探索有效的心理和行为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病的对照研究较少。2008年7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2008年7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广泛性焦虑病人,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广泛性焦虑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者,1年内酒精或药物依赖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意识障碍者,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严重智障者,反复解释仍不能理解信息意义者。符合以上条件者60例,为焦虑症大组。再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2~78岁,平均(41±15)岁;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4~73岁,平均(47±1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收帕罗西汀20 mg/d和阿普唑仑0.4 mg/d(睡前),治疗4周,根据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两组用药剂量无差异,无不良反应。研究组同时使用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VBFB3000多通道神经生物反馈仪进行连续两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 min;治疗前先告知患者生物反馈原理,说明此疗法主要依靠自我训练来控制大脑功能,训练病人进行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练习,仪器监测与反馈只是帮助自我训练的手段,最终需要患者的配合才能完成治疗的全过程,要注意平时练习,持之以恒才会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时患者半卧位坐在生物反馈治疗仪前,按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在Fp1、Fp2位点放置电极,Fpz点接地,两侧耳垂接参考电极,对病人进行α波、SMR波和θ波训练;治疗时试验员指导病人按照精神性焦虑方案软件操作程序进行训练,完成指定的任务,根据患者具体表现设定反馈参数阈值,保证反馈信号出现时间占治疗时间的60%以上,每次治疗后均由多通道神经生物反馈仪统计并记录其脑电参数值。

1.2.2 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quiry ,PSQI)[2]评定睡眠质量,总分0~21分。睡眠指数总分>7,说明睡眠有问题,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3]。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PSQI和SCL90评定。治疗前两组PSQI和SCL90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且两组SCL90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PSQI和SCL90评分

PSQI量表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而催眠药物因子分略低,但两组无差异(P=0.194),见表1。SCL90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而人际敏感、敌意、偏执、附加项因子分无差异,见表2。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 注:两组比较,(1)P<0.01,(2)P<0.05。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CL90评分比较(x±s,分)注:两组比较,(1)P<0.01,(2)P<0.05。

2.2 PSQI及SCL90评分性别差异

PSQI评分:研究组治疗前、后男女患者评分无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男女无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睡眠效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见表3。SCL90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研究组治疗前躯体化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强迫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两组治疗后男女无差异(P>0.05)。见表4。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指标评分性别差异注:与对照组女性治疗后比较(1)P<0.05。表4 焦虑症大组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SCL90指标评分性别差异注:同组同期不同性别比较,(1)P<0.05。

3 讨论

广泛性焦虑在临床上常见,治疗多依赖药物,常引起药物成瘾和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不宜长期使用,且患者常因依从性差而导致治疗中断,从而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4]。因而,探索有效的心理和行为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人的生理变化常与各种心理因素相关,如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兴奋、性冲动和精神松驰等,因此,通过生物反馈仪显示出来的生理状态信息,在医生指导下反复训练,病人对体内信息的间接感知的敏感度就会逐渐提高,使间接感知转化为直接感知,并得到强化,最终形成并保持脱离反馈仪而进行自行控制和调节自身某些心理、生理的反应能力。神经心理研究证实,脑电波中8~12 Hz的α波段是成人在安静-觉醒状态下的主要活动节律,在那些正以某种方式入静的放松者中间,脑电α成分有序化增加,而忧虑者则很少出现α波,代之以频率较高的β成分。有资料表明,动物或人处于极低觉醒水平时就进入睡眠状态,脑电睡眠研究发现,当人们在睡眠的初期出现θ波时常伴有困倦感觉。因此,通过对失眠者进行θ波反馈训练可使其增加这种脑电波,这样就可以引人入睡[5]。训练感觉运动节律( sensoimotorrhythm,SMR),可以使患者注意力集中,肌肉放松[6]。脑电反馈治疗目的在于通过对α、SMR和θ波的训练,诱导α波成分的序化和θ波的产生,使病人学会控制自己的低频段脑电活动,保持较深的松弛状态。已有研究表明,利用生物信息训练患者放松、减轻焦虑,对广泛焦虑障碍有效[7]。也有资料表明,脑电生物反馈可以有效而稳定地影响脑电的活动,最终使患者睡眠功能和白天的功能正常化[8]。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P<0.05),而催眠药物因子分略低,但两组无差异(P=0.194),表明脑电生物反馈能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P<0.05),表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较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验证了生物反馈治疗对SCL90项目因子改善的有效性,这一结论与吴文军(2002)[9]研究结果相似;而两组在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偏执、附加项因子分无差异(P>0.05)(表4),推测这些因子多与人格有关,而生物反馈对改善人格作用不大,这一结论与Butcher[10]和Joshua[11]的结论不一致,推测可能与反馈治疗时间短及样本量少有关。本研究用脑电生物反馈对广泛性焦虑病人行辅助治疗,发现研究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这一结论与JamesLC(1996)[12]研究结果相似。

两组男女患者在治疗前PSQI评分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PSQI评分男女无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男性睡眠效率高于女性(P<0.05)目前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推测可能与男性心理特点及对药物敏感有关。两组治疗前SCL90,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这一结果与郝伟[13]的观点相似。研究组治疗前SCL90评分,躯体化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SCL90评分强迫因子女性高于男性(P<0.05),而两组治疗后SCL90评分男女无差异,提示脑电生物反馈疗效男女无差异,这一结论与董巍[14]认为生物反馈改善男性躯体化优于女性的观点不一致,推测可能与反馈治疗时间短及样本量少有关。

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量偏少及反馈治疗时间短,有必要进一步增大样本量, 改进训练方法和进行远期随访,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06.

[2]潘集阳.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特刊),2001(10):104-106.

[3]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2.

[4]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6-697.

[5]郑延平.生物反馈的临床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0-81.

[6]Egner T.EEG signature and phenomenology of alpha/ theta neurofeedback training versusmock feedback[J].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Biofeedback,2002(4):261-270.

[7]沈渔屯.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2-462.

[8]Aisha C,Edwin V,Raymond C.Neur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primary insomnia: Implications for its treatment [J].Sleep Med Revi,2006(4):255-266.

[9]吴文军.生物反馈法治疗神经症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2):173-174.

[10]Butcher J N,Dahlstrom W G,GrahamJ R ,et al.MMPI-2:Manual for administration and scoring,U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Minneapolis,1989-1989.

[11]Joshua Raymond.The effects of alpha/ theta neurofeedback on personality and mood [J].Cognitive Brain Research,2005(23):287-292.

[12]James LC.EEG biofeedback as a treatment f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ntrolled case report [J].Behavioral Medicine,1996(2):77-81.

[13]郝伟.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127.

[14]董巍,包飞.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考试焦虑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