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文献频道详情

通腑泄浊汤对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ET、NO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394次

文章摘要:目的:观察通腑泄浊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浊瘀互结证)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浊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加通腑泄浊汤,35例)和对照组 (西药常规治疗组,35例),疗程均为4周。追踪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清ET和N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本临床试验中,各组血清ET浓度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ET浓度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NO浓度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NO浓度升高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浊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证候及心电图表现。同时能够显著降低血清ET浓度,升高血清NO浓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患者70例,全部来自201112~20126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与住院患者。排除有心力衰竭、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近3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者。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45~75岁。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西药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月第35期的《2007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辨证属浊瘀互结者。

1.3研究方法:入选的7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按受试者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加用低分子肝素6 150 U,皮下注射,1/12 h,连续应用5~7 d。治疗组用药: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通腑泄浊汤。以上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记录观察结果。

通腑泄浊汤药物组成:大黄15 g,水蛭10 g,地鳖虫10 g,瓜蒌10 g,泽泻10 g,人参10 g,黄芪10 g,郁金10 g,白芍10 g,生地10 g,葛根10 g。水煎服,1/d

1.4观察指标: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血清ETNO水平(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浓度;血清NO浓度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1.5疗效判定标准:临床和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沈绍功等主笔的“中医心病之心绞痛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1979,上海)。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①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70%;②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而<70%;③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④加重: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1.6统计学处理:结果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其中,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偏态分布者,两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失3例,对照组脱失4例,共完成试验63例。

2.1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经秩和检验,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总有效ZP值治疗组321753.1313(40.63)2(6.24)030(93.76)-2.1290.033对照组311135.4810(32.26)9(29.03)1(3.23)21(67.74)

2.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84%。经秩和检验,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心电图比较:中医症侯疗效血清ETNO水平变化比较:见表4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有虚实两个方面,主要为本虚标实。“胸痹”的类型不同、轻重缓急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无论虚实,血脉淤滞,不通则痛是病机的主要方面。根据长期观察,笔者认为气虚导致的瘀浊互结证型多见于临床,临床除胸闷、胸痛等常见症状外,阴雨天气或夜晚加重,伴大便秘结不畅,脘腹痞满,舌质黯紫,或舌边有淤点、淤斑,舌苔滑腻,脉弦涩。故拟益气养阴、祛瘀泄浊之法针对此证型进行治疗,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通腑泄浊汤由大黄、水蛭、地鳖虫、瓜蒌、泽泻、人参、黄芪、郁金、白芍、生地、葛根等组成,具有通腑泄浊、祛瘀通脉,益气养阴之功效。大黄性寒,归脾、胃、大肠经,通腑泄浊、活血逐瘀力量峻猛,荡涤肠腑之积滞,疏通血脉之壅塞,为君药;水蛭、地鳖虫破血逐瘀,因津血同源,血行则湿化痰消;瓜蒌祛痰润肠,又能助君药通腑泄浊,泽泻渗湿热、行痰饮,故能祛痰浊,上药共为臣药;人参、黄芪、补益脾肺之气,以助大肠传导;稍佐郁金行气活血以防气机郁滞;白芍、生地滋养肝肾之阴,葛根生津柔筋,上药共为佐使,既防诸药攻伐伤正,又可佐君药通腑泄浊,佐以益气养阴。诸药合用,共奏通腑泄浊、益气逐瘀、理气通络之效,使邪有出路,祛邪而不伤正,达治病之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主要为蒽醌衍生物,生大黄有降压、抗凝、抗炎、改善脂质代谢、扩张血管平滑肌等作用。胡昌江等[1]研究表明大黄衍生物可使蛋黄及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的小鼠血清及肝脏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从而能保护心脑血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水蛭主要含蛋白质,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及组胺样物质。具有抗凝,抗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作用[2]。地鳖虫水提液有调整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维持NO/ET 的平衡、保护内皮细胞作用。泽泻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泽泻醇及其衍生物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3]。人参具有扩冠、抗炎、抗过敏、抗利尿等多种作用。黄芪对主动脉具有内皮依赖性舒缩双相作用。其舒张机制可能为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而其收缩机制可能为促进血管内皮合成内皮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4]。张必祺等[5]葛根中黄酮类物质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胡昌江,马烈,何学梅,.九制大黄葱醒衍生物对动物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成药,2001,23(1):31.

2]王侠,邹旭,陈秋雄.水蛭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山西中医,2004,20(2):49.

3]杨进,黄煌,朱丽江,.一百天学中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6.

4]印茂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12):2361.

5]张必祺,孙坚,胡申江,.黄芪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5,19(1):44.